◎鳥類的一屬,羽毛大部為黑褐色,腹白,腿短而細弱,食果實和昆蟲。
◎参见“鹎𫛥”、“鹎鶋”等条。
◎鸟名。体长不超过30公分的中小型鸟类,全球约130种。颈短,翅短而圆,尾长。羽色因种而异,善鸣唱。杂食浆果、种子、昆虫等。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鳥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71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92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91頁,第8字
音《廣韻》:譬吉切;《集韻》、《韻會》:僻吉切,𡘋音匹 —— 鵯鶋,鳥也。《爾雅・釋鳥》:譽斯,鵯鶋。【註】鴉烏也。小而多羣,腹下白,江東亦呼爲鵯烏。
音又,《廣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𡘋音卑 —— 義同。
义《集韻》或作𨿵。
〔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鳥部。
〔鵯〕字拼音是bē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卑、鳥。
〔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ēi] ⑴ 鳥類的一屬,羽毛大部為黑褐色,腹白,腿短而細弱,食果實和昆蟲。
英语:Pycnonotus species (various)
德语:Bülbül (S, Bio)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鵯,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D6F,拼音是(bēi),鳥部,共19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