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音vaengz。
2.潭。
3.河中较深的地方。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4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650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598頁,第5字
音《唐韻》:側詵切;《集韻》:緇詵切,𡘋音臻 —— 水名。《水經注》:潧水,出鄭國西北平地。〇【按】《詩》與《國語》本作溱。
音又,《集韻》:咨騰切,音增 —— 義同。
〔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潧〕字拼音是zhē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曾。
〔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ēn] ⑴ 古同“溱”,古河名。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側詵切頁碼第363頁,第6字續丁孫
水。出鄭國。从水曾聲。《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側詵反頁碼第891頁,第4行,第1字述
水,出鄭國。從水曾聲。《詩》曰:「潧與洧,方渙渙兮。」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側詵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第2138頁,第1字許惟賢第932頁,第1字
潧水。出鄭國。
段注鄭國謂周之鄭國,卽漢之新鄭也。《鄭語》曰: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水經》曰:潧水,出鄭縣西北平地。酈云:出鄶城西北雞絡隖下。東南流,左合𣸢水。又南,左會承雲山水。又東南,逕鄶城西。謂之桺泉水。又南,注於洧。世亦謂之爲鄶水也。今溱水在河南開封府密縣。東北流經新鄭縣西北。南流合洧水爲雙泊河。而洧盛溱涸矣。
从水。曾聲。
段注側詵切。十二部。按曾聲則在六部。而經傳皆作溱。秦聲。《鄭風》騫裳涉溱,與豈無他人爲韵。學者疑之。玉裁謂《說文》、《水經》皆云潧水在鄭。溱水出桂陽。葢二字古分別如是。後來因《鄭風》異部合韵。遂形聲俱變之耳。
詩曰:潧與洧,方汍汍兮。
段注汍音丸藥之丸。各本作渙渙。今正。此《鄭風》文也。今《毛詩》作渙渙。春水盛也。《釋文》曰:《韓詩》作洹洹。音丸。《說文》作汎。音父弓反。按作汎父弓反,音義俱非。葢汍汍之誤。汍汍與洹洹同。《漢志》又作灌灌。亦當讀汍汍。皆水盛沄旋之貌。引此詩者爲潧字之證。知今經傳皆非古本。《廣韵》曰:詩作溱洧,誤。
潧洧,今借溱。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7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12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9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9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2頁,第1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72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67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331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0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5頁,第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54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8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745頁【補遺】第1763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77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42頁【崇文】第376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21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7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4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9頁,第8字 |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潧,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F67,拼音是(zhēn),氵部,共15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