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用砖、石等砌成,可作间隔或屏障的建筑。
《墨子•经说上》:“𪪞外之利害,未可知也。”《汉书•卷五一•邹阳传》:“今人主沉谄谀之辞,牵帷𪪞之制。”
◎〈书〉以砖、石等砌成,用来作为屏障或间隔的建筑。同“牆”。
𪪞外之利害,未可知也(《墨子‧经说上》)。
卷别 :正文・寅集下 部首:广部
武英殿刻本: 第841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351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94頁,第14字
古文: 𢋾
音《韻會》、《正韻》𡘋慈良切,音檣。《春秋・成三年》:晉郤克,衞孫良夫,伐廧咎如。《集韻》:赤狄別種。
义又,《玉篇》同「牆」。《戰國策》:趙皆以荻蒿苫楚廧之。《前漢・鄒陽傳》:牽帷廧之制。
义又,與嗇通。《戰國策》:廧夫空。【註】廧,小臣也,空其名。
义《集韻》:或省作𢊂。
〔廧〕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下,康熙部首是广部。
〔廧〕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áng、sè,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广、嗇。
〔廧〕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áng] ⑴ 古同“墙”。㈡ [sè] ⑴ 古通“啬”。
英语:wall
德语:Damm, Mauer (S)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廧,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EE7,多音字,拼音是(qiáng 或 sè),广部,共16画,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