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㠯的意思




    拼音:yi 声调:yǐ 怎么读㠯朗读
    总笔画:5 画 部首:丨 部
    结构:独体字
    五笔:NHND 86 、 NHNG 98 仓颉:SLR RLR
    郑码:IXX 四角:77777
    笔顺:[25151]

    㠯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同“”。《玉篇•巳部》:“㠯,今作以。”《正字通•己部》:“㠯,以本字。”漢曹操《鵬雞賦序》:“今人㠯鶡為冠,象此也。”

    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77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327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268頁,第22

    廣韻》:古文以字。註詳人部三畫。

    注解

    〔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己部

    〔㠯〕字拼音是,独体字。

    〔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ǐ] ⑴ 同“以”。《玉篇•巳部》:“㠯,今作以。”《正字通•己部》:“㠯,以本字。”漢曹操《鵬雞賦序》:“今人㠯鶡為冠,象此也。”

    㠯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頁碼493頁,第1

    異體㠯、以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注邵瑛羣經正字:「《詩・何人斯》釋文:㠯,古以字。《漢書》以皆作㠯。張謙中曰:㠯,秦刻作以。《說文》不加人字。」按:甲骨文、金文「㠯」字像耕地的農具,「以」像人用「㠯」形。「耜」字即從「㠯」字出。所以古文借「㠯」為「以」,訓為「用」。

    蔣注案:作偏傍時隸作厶,如夋允。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移里反頁碼1147頁,第4行,第1

    㠯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㠯實。象形也。

    鍇注臣鍇按:春秋帥師,例能左右之,曰「㠯尢用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羊止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81頁,第1許惟賢1294頁,第1

    㠯用也。

    段注用者,可施行也。凡㠯字皆此訓。

    从反巳。

    段注與巳篆形勢略相反也。巳主乎止。㠯主乎行。故形相反。二字古有通用者。羊止切。一部。又按今字皆作以。由隷變加人於右也。

    賈侍中說。己意巳實也。象形。

    段注己各本作巳。今正。己者,我也。意者,志也。己意巳實,謂人意巳堅實見諸施行也。凡人意不實則不見諸施行。吾意巳堅實則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是以《春秋傳》曰:能左右之曰以。謂或𠂇或又惟吾指撝也。賈與許無二義。云象形者,巳篆上實下虚。㠯篆上虚下實。由虚而實,指事亦象形也。一說象己字之上而實其下。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意巳實」者,即𦺳苡仁也。

    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意巳]即𦺳苢,食𦺳苢可生子,與𦺳同食可成胎,故㠯从巳反,形義實同。禹母食𦺳苢而生禹,故禹姓苢,今作姒。 反巳當作㠯(㠯)、胎、佀(古亦作巳)、嗣皆同,古只有巳字。能左右之曰㠯,蓋已懷妊未有手曰巳,已有手曰子。未有左右手不能用,而我能左右之,故㠯訓用。

    「意巳實」者,即[𦺳]苡仁也,段誤。

    「意巳實」=𦺳苡仁,藥名也。

    以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7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252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933頁
    4說文校箋第654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87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21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611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725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9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90頁,第4字
    11標注說文第62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5170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247頁
    14通訓定聲第67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99頁【崇文】第5193頁
    16說文句讀第2142頁
    17說文新證第979頁,第2字
    18章授筆記第614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33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64頁,第1字

    㠯字的翻译


    英语:according to; to use; with, for

    㠯的字源字形


    㠯(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㠯(甲骨文·商·圆体类子卜辞) 甲骨文 圆体类子卜辞

    㠯(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㠯(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㠯(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㠯(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㠯(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㠯(甲骨文·商·组类不明) 甲骨文 组类不明

    㠯(金文·商·商) 金文

    㠯(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㠯(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㠯(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㠯(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㠯(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㠯(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㠯(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㠯(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㠯(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㠯(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㠯(金文·战国·战国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中期

    㠯(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㠯(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㠯(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㠯(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㠯(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㠯(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㠯(简·楚〔战国〕·夕阳坡) 楚〔战国〕 夕阳坡

    㠯(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㠯(简·楚〔战国〕·范家坡) 楚〔战国〕 范家坡

    㠯(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㠯(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㠯(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㠯(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㠯(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㠯(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㠯(简·秦·青川木牍) 青川木牍

    㠯(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㠯(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㠯(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㠯(简·秦·龙岗) 龙岗

    㠯(简·秦·关沮) 关沮

    㠯(简·秦·里耶) 里耶

    㠯(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㠯(传抄·魏·春秋僖公石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㠯(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㠯(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㠯(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㠯(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㠯(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㠯(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㠯(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㠯(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㠯(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