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佚的意思




    拼音:die 声调:yì,dié 怎么读佚朗读
    总笔画:7 画 部首:亻 部
    部外笔画:5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土 五笔:WRWY 86 、 WTGY 98 仓颉:OHQO
    郑码:NMOD 四角:25280
    中文电码:0153 区位码:5693 统一码:5
    笔顺:[3231134] 撇、竖、撇、横、横、撇、捺

    佚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同“”。

    放荡。淫~。~游。

    美。~女。

    姓。

    古同“”,轮流,更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人,失声。本义:隐逸的人。

    2.同本义。

    recluse; hermit;

    佚民者,独乐其身之民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佚老(隐逸的老人);佚民(遁世隐居的人)

    3.行列,通佾。

    ranks;

    其佚则接芬错芳。 —— 《古文苑·扬雄·蜀都赋》

    4.不当行为;过失。

    fault;

    惟予一人有佚罚。 —— 《书·盘庚上》

    动词

    1.散失。

    be lost;

    宣帝之时,得佚《尚书》及《易》、《礼》各一篇。 —— 《论衡》惟予一人有佚罚。 —— 《书·盘庚上》。传:“佚,失也。”牛马畜兽有郊佚者,取之不诘。 —— 《逸周书》

    佚名;佚书(散失的书籍);佚文(散失的文句、篇章);佚本(散失的本子);佚史(散失、隐没的或正史以外的史事);佚失(散失;失落);佚存(散失而复得以保存);佚事(散失沦没而为世人所不知的事迹,多未经史书正式记载);佚闻(散失、隐没而不为世人所知晓的传说,多未见于正式记载)

    2.弃用;逃亡。

    be discarded; escape;

    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 —— 《孟子》。朱熹注:遗佚,放弃也其佚获奈何? —— 《公羊传·成公二年》。注:“佚获者,已获而逃亡也。”身不佚者志不广。 —— 《荀子·宥坐》

    佚志(逃亡的意向);佚马(逸马。逃逸的马)

    形容词

    1.放荡;放纵。

    dissolute;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论语》。邢昺疏:乐佚游者,谓好出入不节也。男女淫佚。 —— 《汉书》

    佚行(淫行);佚君(淫佚之君)

    2.通“”。安逸。

    easy;

    佚,乐也。 —— 《广雅》骨体肤理好愉佚。 —— 《荀子·性恶》。注:“佚与逸同。”乐佚游。 —— 《论语·季氏》舍佚而为劳。 —— 《荀子·尧问》安于佚乐。 —— 宋· 苏轼《教战守》

    佚志(安逸图乐的心志);佚道(使人民安逸的办法);佚乐(放逸游乐)

    3.美丽。

    beautiful;

    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 —— 清· 洪《长生殿》

    佚女(美丽的女子)

    散失。

    佚失、亡佚、散佚。

    1.散失的。

    佚文、佚书。

    2.美好的。

    《楚辞•屈原•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3.放荡的、放纵的。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忿怒伤人,男女淫佚,吏为奸臧。”

    佚乐、佚游。

    1.过失。

    《商君书•开塞》:“夫民之忧则思,思则出度;乐则淫,淫则生佚。”

    2.姓。如春秋时郑国有佚之狐。

    轮流、更替。

    《谷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晋•范宁•注:“佚,犹更也。”

    佚兴、佚起。

    1.散失;失传。也作“”。

    散佚、亡佚、辑佚。

    2.放纵;放荡。

    佚游、佚乐。

    3.〈书〉避世隐居;隐遁。∥也作“”。

    佚民。

    4.姓。

    1.更替;轮流。

    更佚。

    2.〈书〉超逸爽朗。

    太史公之文,佚宕有奇气。

    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8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99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23頁,第14

    唐韻》:夷質切;《集韻》、《韻會》:弋質切,𡘋音佾 —— 安逸不勞也。孟子》「四肢之於安佚也」,同「逸」。

    又,隱遁也。孟子》:遺佚而不怨。

    又,過失也。書・盤庚》:惟予一人有佚罰。

    又,通作失。史記・韓非傳》「非吾敢橫失,能盡之難也」,《前漢・五行志》「魯夫人淫失於齊,卒殺桓公」,𡘋與佚同。

    又,《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與逸同。

    又,姓。周佚之狐,鄭大夫。

    又,人名。史佚,周武王時太史,名佚。

    又,《韻會》:徒結切,音垤。揚子《方言》:佚,蕩緩也。前漢・揚雄傳》:爲人𥳑易佚蕩。

    又,通迭,更也、遞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四國佚興。

    又,與佾義同,行列也。揚雄〈蜀都賦〉:其佚則接芬錯芳,襜袩纖延。

    說文》:从人,失聲,佚民也。一曰佚忽也。

    注解

    〔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佚〕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ì、dié,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失,五行属

    〔佚〕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失声。本义是隐逸的人。

    〔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ì] ⑴ 同“逸”。⑵ 放荡⑶ 美⑷ 姓。 [dié] ⑴ 古同“迭”,轮流,更替。

    佚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夷質切頁碼264頁,第7

    佚佚民也。从人失聲。一曰佚,忽也。

    附注段玉裁注:「許書作佚民,正字也。作逸民者,假借字。佚从人,故為佚民字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五反切秧七反頁碼678頁,第7行,第2

    佚佚民。從人失聲。一曰:佚,忽。

    鍇注臣鍇按:忽者,猶倐忽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夷質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517頁,第4許惟賢666頁,第5

    佚佚民也。

    段注三字句。《論語・微子》篇。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桺下惠,少連。按許作佚民。正字也。作逸民者假借字。佚从人。故爲佚民字也。《孟子》曰:遺佚而不怨。又以爲勞逸字。如以佚道使民是也。古失佚逸泆字多通用。石經今文《尙書》母逸字作劮。則許所不取。《廣雅》錄之。

    从人。失聲。

    段注夷質切。十二部。

    一曰佚,忽也。

    段注《心部》曰:忽,忘也。按忘之言亡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逸民」當作秩民。[逸],逃也。佚民謂遁世無[聞]。

    佚民也。《論語》之「逸民」應作[佚]。逸,逃也。

    佚民作逸民亦通。逸,逃也。

    白话解释

    佚,隐居遁世的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失”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佚”是被人忽略、遗忘。

    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19頁,第12字
    2陳昌治本第666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506頁
    4說文校箋第33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19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1155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197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07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08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206頁,第14字
    11標注說文第331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272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156頁【補遺】第17219頁
    14通訓定聲第2530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700頁【崇文】第2797頁
    16說文句讀第1084頁
    17章授筆記第341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39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780頁,第3字

    佚字的翻译


    英语:indulge in pleasures; flee

    德语:faul, müßig , Yi (Eig, Fam)

    法语:oisif, fainéant, omettre

    佚的字源字形


    佚(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佚(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佚(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佚(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佚(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佚(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