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头发梢:“撮发为髻,散垂馀~于其后。”
②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长庚之飞~。”
③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蜚襳垂~。”
名
1.发梢。
《广韵•平声•肴韵》:“髾,发尾。”《宋史•卷四八九•外国传五•占城传》:“撮发为髻,散垂余髾于其后。”
2.古代妇女衣服上的饰物,形似燕尾。
《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上》:“衯衯裶裶,扬衪戌削,蜚襳垂髾。”唐•颜师古•注:“髾谓燕尾之属,皆衣上假饰,非髻垂也。”
3.旌旗上所垂饰的羽毛。
《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曳长庚之飞髾,载日月之太常。”
1.〈书〉发梢。
撮发为髻,散垂余髾于其后(《宋史•卷四八九•外国列传五•占城》)。
2.〈书〉一种古代妇女衣服上的燕尾状饰物。
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文选‧枚乘‧七发》)。
3.〈书〉旌旗上垂饰的羽毛。
曳长庚之飞髾,载日月之太常(《后汉书•卷六十•马融列传上》)。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7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54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50頁,第38字
音《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𡘋音梢 —— 髮尾。《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又】曳彗星以爲髾。【註】髾,燕尾也。《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卽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音又,《集韻》:所敎切,音稍 —— 義同。
音又,《集韻》:山巧切,音稍 —— 毛髮長。
〔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髟部。
〔髾〕字拼音是shā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髟、肖。
〔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o] ⑴ 头发梢:“撮发为髻,散垂馀~于其后。”⑵ 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长庚之飞~。”⑶ 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蜚襳垂~。”
英语:tail of a comet; long hair
法语:queue d'une comète, cheveux longs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髾,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AFE,拼音是(shāo),髟部,共17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