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吞。~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贤(嫉害贤能)。~啮。吞~。~脐莫及。
动词
1.形声。从口,筮( shì )声。本义:咬。
2.同本义。
bite;
噬,嗂也。喙也。 —— 《说文》噬嗑食也。 —— 《易·杂卦》国狗之瘈,无不噬也。 —— 《左传·哀公十二年》欋杀援筮(噬)。 —— 《考工记·梓人》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 唐· 柳宗元《三戒》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 《明史·海瑞传》
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3.吞。
devour; swallow;
竟横噬于虎口。 —— 潘岳《西征赋》
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助词
◎无义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动
1.咬、吃。
《左传•哀公十二年》:“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吞噬。
2.侵吞、侵占。
唐•狄仁杰〈檄告西楚霸王文〉:“自祖龙御宇,横噬诸侯。”
◎咬。
吞噬、反噬、狼吞虎噬。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85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210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9頁,第1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時制切,音誓。《說文》:啗也、喙也。《玉篇》:齧噬也。《易》曰:頤中有物曰噬嗑。《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揚子《方言》:噬,食也。
音又,《詩・唐風》:彼君子兮,噬肯適我。【傳】噬,逮也。【釋文】噬,市世反。《韓詩》作逝,逝,及也。揚子《方言》:噬,逮也,北燕曰噬。
义又,揚子《方言》:憂也。
音又,《集韻》:以制切,音曳 —— 齧也。
〔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噬〕字拼音是s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筮。
〔噬〕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筮( shì )声。本义是咬。
〔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ì] ⑴ 咬,吞
卷别卷二上反切時制切頁碼第40頁,第31字續丁孫
啗也。喙也。从口筮聲。
卷别卷三反切時制反頁碼第124頁,第2行,第3字述
啗也,喙也。從口筮聲。
卷别卷二上反切時制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19頁,第3字許惟賢第96頁,第14字
啗也。喙也。
段注喙上當有一曰二字。各本作噬。今正。《說文》有𥷣無筮。則筮者𣜩變。不當用爲諧聲。《周禮・梓人》。攫𠮁援簭。正作簭。從𥷣聲而省吅也。又《周禮》卜筮字皆作簭。此則假借也。
从口。𥷣聲。
段注時制切。十五部。按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此謂噬爲逮之假借也。《釋言》作遾。《方言》亦作噬。
《詩》「噬肯適我」,毛傳訓「噬」為「逮」。蓋古之齒音皆讀成舌頭音,噬(齒),逮(舌頭)。
《詩》「噬肯適我」,毛曰:「噬,逮也」。蓋古之齒音多讀成舌頭音。
噬,啗,啖,咬吃。也有说法认为,“噬”是“喙”,嘴。字形采用“口”作边旁,“筮”作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4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4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0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2頁,第2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6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4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46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0頁,第2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頁,第1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3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106頁【補遺】第1629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74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2頁【崇文】第4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63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13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5頁,第1字 |
英语:bite; gnaw; snap at
德语:beißen, schneiden , fressen, verschlingen
法语:mordre, ronger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噬,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6105,拼音是(shì),口部,共16画,会意字,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