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泾河”条。
1.用于地名。泾河,水名,在宁夏。
2.水沟,多用于地名。泾县,在安徽;枫泾,漕河泾,在江苏。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94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626頁,第8字
標點整理本: 第573頁,第15字
音《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𡘋音經 —— 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义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义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义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义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义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𡘋見《廣輿記》。
音又,《集韻》:棄挺切,音謦 —— 泉也。
音又,古定切,音徑 —— 涇涏,直流也。
〔涇〕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涇〕字拼音是jī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巠。
〔涇〕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īng] ⑴ 见“泾”。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靈切頁碼第360頁,第14字續丁孫
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
卷别卷二十一反切堅丁反頁碼第877頁,第1行,第1字述
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從水巠聲。雝州川也。
鍇注臣鍇按:《漢書》:「幵頭山在涇陽縣西。涇水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幵,苦見反。在今靈州東南,土人謂之汧。屯山陽陵,漢景帝陵所在。
鍇注又按:自幵頭(一名薄落)東南,經新平扶風,至京兆高陵縣,而入渭,與淸、洛水合,至潼津入河。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古靈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2082頁,第1字許惟賢第910頁,第4字
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
段注《禹貢》雍州曰:涇屬渭汭。《周禮・職方》氏曰:雍州,其川涇。《前志》曰:安定郡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陽陵屬左馮翊。過郡三者,安定扶風馮翊也。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府西南有故涇陽城,漢縣也。幵頭山亦作筓頭山。《始皇紀》作雞頭山。在今平涼府西南四十里。今涇水出山之涇谷。經涇州。又經陝西邠州長武縣。至西安府高陵縣西南二十里入渭。曰涇口。大致東南流也。涇濁渭淸。故詩曰涇以渭濁。涇水漑田之利。自秦漢鄭國白公而後。迄於唐宋元明。皆修傷白渠。
雝州之川也。
段注《周禮・職方》氏文。班氏述《地理志》曰:采獲舊聞。考迹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故每言《禹貢》某山。《禹貢》某水。某州川。某州浸。許意略同。
从水。巠聲。
段注古靈切。十一部。按《爾雅》直波爲俓。《釋名》作直波曰涇。云涇,徑也。言如道徑也。《莊子》。涇流之大。司馬彪云:涇,通也。《大雅》。鳧鷖在涇。《鄭箋》曰:涇,水中也。與下章沙訓水旁爲反對。謂水中流徑直,孤往之波也。今蘇州嘉興溝瀆曰某涇,某涇。亦謂其可徑通。
水名。涇流當作巠,水脈也。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12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0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8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64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29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54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64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27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28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3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49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70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0621頁【補遺】第1760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93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922頁【崇文】第368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9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443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8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004頁,第2字 |
英语:name of a river
法语:rivière, couler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楚〔战国〕 简 郭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涇,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D87,拼音是(jīng),氵部,共10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