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匍匐”( púfú ) 【漢典】。
◎参见“匍匐”条。
◎参见【匍匐】。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勹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0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1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81頁,第12字
音《唐韻》:蒲北切;《集韻》、《韻會》:鼻墨切;《正韻》:步黑切,𡘋音蔔。《說文》:伏地也。从勹,畐聲。《詩・大雅》:誕實匍匐。【註】兒以手行也。
义又,盡力奔趨往也。《詩・邶風》: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箋】盡方也。
义又作服。《史記・范雎傳》㊟〔即〈范睢傳〉〕:膝行蒲服。《前漢・霍光傳》:扶服叩頭。
义又作伏。《前漢・韓信傳》:俛出袴下,蒲伏。
音又,《集韻》:步木切,音僕 —— 義同。
义《集韻》或作𠣵。
〔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勹部。
〔匐〕字拼音是fú,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勹、畐,五行属水。
〔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ú] ⑴ 〔匍~〕见“匍”。
卷别卷九上反切蒲北切頁碼第301頁,第15字續丁孫
伏地也。从勹畐聲。
卷别卷十七反切蒲北反頁碼第751頁,第4行,第3字述
伏地也。從勹畐聲。
卷别卷九上反切蒲北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729頁,第2字許惟賢第756頁,第7字
伏地也。
段注匐伏曡韵。《釋名》曰:匍匐,小兒時也。匍猶捕也。藉索可執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雖長,大。及其求事盡力之勤,猶亦稱之。詩曰凡民有䘮,匍匐救之是也。按二篆可,合用,可析言。
从勹。畐聲。
段注蒲北切。一部。
伏地也。伏地之伏本當作匐。伏,犬伺盜賊也。
伏地=匐地。伏乃借字,許云「伏地也」者,以今字釋古字也(伏,犬伺盜賊也)。
伏地也。伏地字當从匐;伏,犬伺盜賊也。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93頁,第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50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7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83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61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00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25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48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20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5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3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0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057頁【補遺】第1737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99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74頁【崇文】第30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31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79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145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66頁,第6字 |
英语:fall prostrate; crawl
法语:prosterné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匐,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924,拼音是(fú),勹部,共11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