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古時指“鱭魚”。現指兩種魚。一種為“帶魚”,另一種為“鳳尾魚”(亦作“刀魚”)。
◎読音tachiuo(たちうお) 白带鱼。
卷别 :正文・亥集中 部首:魚部
武英殿刻本: 第3510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65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62頁,第3字
音《廣韻》、《集韻》:都牢切;《正韻》:都高切,𡘋音刀 —— 𩶽,鱴魛,今鮆魚也。《玉篇》:蔑刀魚。《正字通》本作刀,言魚形似刀也。攺作𩵕,非。
〔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中,康熙部首是魚部。
〔魛〕字拼音是d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刀。
〔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āo] ⑴ 〔~魚〕古時指“鱭魚”。現指兩種魚
英语:the mullet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魛,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B5B,拼音是(dāo),魚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