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蛄的意思




    拼音:gu 声调:gū 怎么读蛄朗读
    总笔画:11 画 部首:虫 部
    部外笔画:5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JDG 仓颉:LIJR
    郑码:IEJ 四角:54160
    中文电码:5745 区位码:8233 统一码:5
    笔顺:[25121412251] 竖、横折、横、竖、横、点、横、竖、竖、横折、横

    蛄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蝼~〕见“”。

    〔蟪~〕见“”。

    详细解释


    名词

    1.蝼蛄。

    mole cricket;

    蛄,蝼蛄也。 —— 《说文·虫部》嘹嘹湿蛄声,咽源惊溅起。 —— 唐· 李贺《昌谷诗》

    2.另见 gǔ。

    1.——见“蝲蛄”( làgǔ )

    2.另见 gū。

    参见“蝼蛄”、“蟪蛄”等条。

    参见【蝼蛄】。

    参见【蝲蛄】。

    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87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1080頁,第16

    標點整理本: 第1053頁,第33

    唐韻》:古胡切;《韻會》、《正韻》:攻乎切,𡘋音孤。說文》:螻蛄也。揚子《方言》:螻螲謂之螻蛄。本草》:一名天螻,一名仙蛄;穴土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吸風食土,喜就燈光。爾雅疏》:鼫鼠,蔡邕以爲螻蛄。

    又,《玉篇》:蟪蛄也。揚子《方言》:蛥蚗,楚謂之蟪蛄。莊子・逍遙遊》:蟪蛄不知春秋。【註】春生者夏死,夏生者秋死,故不知春秋。

    又,揚子《方言》:蛄䗐謂之强

    注解

    〔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蛄〕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古,五行属

    〔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ū] ⑴ 〔蝼~〕见“蝼”。⑵ 〔蟪~〕见“蟪”。

    蛄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乎切頁碼442頁,第27

    蛄螻蛄也。从虫古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乎切頁碼1046頁,第1行,第1

    蛄螻蛄也。從虫古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662頁,第2許惟賢1158頁,第5

    蛄螻蛄也。

    段注《孟子》。蠅蚋姑嘬之。蚋一作䗜。或云䗜姑卽螻蛄也。

    从虫。古聲。

    段注古乎切。五部。

    蛄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75頁,第13字
    2陳昌治本第1127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38頁
    4說文校箋第588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26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94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26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53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01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49頁,第27字
    11標注說文第564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4646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906頁【補遺】第17943頁
    14通訓定聲第165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57頁【崇文】第4625頁
    16說文句讀第1922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33頁,第5字
    18古字釋要第1224頁,第6字

    蛄字的翻译


    英语:mole cricket

    法语:Gryllotalpidae, courtilière

    蛄的字源字形


    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