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穴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70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865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828頁,第1字
古文: 𡆧
音《唐韻》:楚江切;《集韻》、《韻會》:初江切 —— 𡘋與牕同。《說文》本作囪。在牆曰牖,在戸曰囪。或作窗。《釋名》:窗,聰也,於外窺內爲聰明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四旁雨夾窗。【註】助戸爲明。亦作牕。
音又,《集韻》、《韻會》𡘋麤叢切,音怱 —— 通孔也、竈突也。
音《韻會》:案,《集韻》麤叢切,《類篇》、《韻補》俱同 —— 或作䆫、牕。鮑昭㊟〔即鮑照〕〈玩月〉詩:蛾眉蔽珠櫳,玉鉤隔銷䆫;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陶潛詩:有酒有酒,閒飮東牕;願言懷人,舟車靡從。則䆫字合又於東韻收入。
〔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穴部。
〔窗〕字拼音是chuā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穴、囪,五行属金。
〔窗〕字造字法是象形。从穴,囱( cōng )声。“窗”本作“囱”( cōng ),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是天窗。
〔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āng] ⑴ 房屋通风透气的装置
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5997,拼音是(chuāng),穴部,共12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