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1.用线织补衣服。
《集韵•平声•钟韵》:“缝,说文:『以针紩衣也。』亦作摓。”
2.奉上。
《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夫摓策定数,灼龟观兆,变化无穷,是以择贤而用占焉,可谓圣人重事者乎!”
1.〈书〉用针线缝补衣服。
2.〈书〉两手托著。
摓策定数(《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列传》)。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72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49頁,第26字
標點整理本: 第396頁,第40字
音《集韻》:符容切,音逢 —— 與縫同,以鍼紩衣也。
义又,與逢通。《莊子・盜跖篇》:摓衣淺帶。【註】逢掖大衣也。
义又,與捀通。奉也。《史記・龜箂傳》:摓策定數,灼龜觀兆。【註】摓謂兩手執著,分而扐之。
音又,《集韻》:符風切;《正韻》:符中切,𡘋音馮 —— 亦與縫同。
〔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摓〕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éng、pě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逢。
〔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éng] ⑴ 古同“缝”,缝补。⑵ 宽大:“~衣浅带。”㈡ [pěng] ⑴ 古同“捧”,双手托物。
法语:large, coudre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摓,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453,多音字,拼音是(féng 或 pěng),扌部,共1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