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風的意思




    拼音:feng 声调:fēng,fěng 怎么读風朗读
    总笔画:9 画 部首:風 部
    结构:半包围结构
    五笔:MTJI 86 、 WTJI 98 仓颉:HNMLI HNHLI
    郑码:QI 四角:77210
    笔顺:[353251214] 撇、横折弯钩/横斜钩、撇、竖、横折、横、竖、横、点

    風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上常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説文•風部》:“風,八風也。”《廣雅•釋言》:“風,氣也。”錢大昭疏義:“風氣者,《莊子》云:‘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六書故•動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動者命之曰風《詩•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説苑•敬慎》:“樹欲静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

    教化。《廣韻•東韻》:“風,教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王者之聲教也。”《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予一人以寧。”孔傳:“世代民易,頑者漸化。”《戰國策•秦策一》:“山東之國,從風而服。”《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袵,西面而向風。”

    风俗;风气。《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風俗也。”如:移风易俗。《吕氏春秋•音初》:“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高誘注:“風,風俗。”宋方勺《青溪寇軌》:“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剥削久矣。”《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一回:“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

    《诗》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宋朱熹《詩集傳•國風一》:“風者,民俗歌謡之詩也。”泛指民歌;民谣。《吕氏春秋•音初》:“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髙誘注:“取塗山氏女南音為樂歌。”《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釆歌謡,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

    声音。《廣雅•釋言》:“風,聲也。”《管子•輕重己》:“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按:清俞樾《羣經平議•大戴禮記二》:“《管子》‘吹壎箎之風’,猶言壎箎之聲也。”《文選•王僧達〈祭顔光禄文〉》:“逸翮獨翔,孤風絶侣。”李善注引《廣雅》:“風,聲也。”

    作风;风度。《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晋潘岳《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魏書•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興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

    收釆。《國語•晋語六》:“風聽腫言於市,辨袄祥於謡,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韋昭注:“風,釆也。”

    风声,消息。《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裏追問,才曉得是門子透風。”《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不知誰露了風了。”又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紅樓夢》第八十三回:“方才風聞宫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兩個吏目去看病。”

    风波;事端。清宣樊子《檀香山華入受虐記》:“那驗病的西醫要想遇事生風,拍那商家的馬屁。”

    落。《吕氏春秋•審時》:“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風。”高誘注:“風,落也。”许维遹集釋:“《詩•北山》鄭箋:‘風,放也。’風放雙聲,放落義近。此展轉相訓。”

    兽类雌雄相诱。《廣雅•釋言》:“風,放也。”《字彙•風部》:“牛馬牝牡相誘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又走逸。《玉篇風部》:“風,散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佚也。”《字彙•風部》:“風,風佚,牛馬見風則走,牛喜順風,馬喜逆風。”《魏書•崔挺傳》:“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附。”

    中医术语。➊“六淫”之一。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并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素問•風論》:“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看過了脈,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 ➋病理性证候的一个类型,其特点是病势急骤、多变。临床常见的有中风(脑血管意外)、肠风、痛风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强直皆屬於風。”《正字通•風部》:“風,四肢徧枯曰風。”唐李白《為吴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然臣年過耳順,風瘵日加。”

    羽。《廣雅•釋器》:“風,羽也。”

    众。《廣雅•釋詁三》:“風,衆也。”錢大昭疏義:“風者,疑‘凡’之譌,故有‘衆’訓。”

    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又狂疾。”《正字通•風部》:“風,今俗狂疾曰風。别作瘋。”《宋書•逸民•吴若傳》:“吴郎風耶?何忽如此。”元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一折:“這風子在豫章時,張尚之家曾見來。”《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你原來是個風和尚。”

    嬉戏。《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明王錂《春蕪記•瞥見》:“啐,這癡丫頭又來風了。”

    姓。《集韻•東韻》:“風,姓。”《通志略•氏族略三》:“風氏,姓也。伏羲氏之姓。任、宿、須句、顓臾四國皆風姓。古之時亦有以為氏者,黄帝之臣風后是也。”

    通“”。➊讽谏;劝告。《廣雅•釋詁三》:“風,告也。”王念孫疏證:“諷,與風通。”《集韻•送韻》:“諷,諫刺。或作風。”《篇海類編•天文類•風部》:“風,微加曉告也。”《詩•小雅•北山》:“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陸德明釋文:“風,音諷。”《史記•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聊齋志異•俠女》:“明日當往拜其母,便風以意。” ➋讽诵。《集韻•送韻》:“諷,《説文》:‘誦也。’或作風。”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熟讀《楚詞》,朝夕風詠,以為之本。”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遊草序》:“摹情綴景,婉麗可風。”

    (风)吹。《廣雅•釋言》:“風,吹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説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入。”宋蘇軾《與孫叔静》:“屬飲藥汗後不可以風,未即詣謝,又枉使旌。”又乘凉。民国25年修《牟平縣志•方言》:“納凉曰風。”《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何晏集解:“包曰:‘風涼於舞雩之下。’”唐權德輿《司徒岐國公杜城郊居記》:“濯于潺湲風于碧鮮。“

    教育;感化。《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上行下傚謂之風。”《詩•周南•關雎序》:“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漢書•武帝紀》:“導民以禮,風之以樂。”顔師古注:“風,教也。”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革其俗而風之,漁其人而涵之。”

    详细解释


    1.流动的空气。

    春风、秋风、树欲静而风而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2.景象。

    风光、风景。

    3.习气、习俗。

    校风、移风易俗、伤风败俗、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4.神态、作为、气韵。

    《魏书•卷四十五•杜铨传》:“铨学涉有长者风,与卢玄、高允等同被征为中书博士。”

    作风、风度、风格。

    5.消息。

    《水浒传•第四九回》:“顾大嫂道:『伯伯,你的乐阿舅透风与我们了。』”

    口风、通风报信、闻风而来。

    6.事端。

    风波。

    7.荣宠。

    争风吃醋。

    8.《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诗经•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日颂。”

    9.泛指民谣、歌谣。

    《汉书•卷三○•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乐府》:“匹夫庶妇,讴吟土风,诗官采言,乐盲被律。”

    10.中医上称某些病症为“”。

    风湿、风寒、羊癫风。

    11.姓。如春秋时楚国有风胡子。

    12.二一四部首之一。

    1.借风力的吹拂使东西干燥或洁净。

    风干、风鸡、晒干风净。

    2.动物雌雄相诱。

    风马牛不相及。

    传说没有根据的。

    风闻、风言风语。

    1.吹、吹风。

    《孟子•公孙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风。”宋•苏轼〈与孙叔静〉:“属饮药汗不可以风,未即诸谢,又枉使旌。”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2.婉言劝谏。

    《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李太后。”《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皆知天子意。”

    1.由于气压不均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现象。

    2.风俗;风气。

    民风、移风易俗、不正之风。

    3.指民歌。

    国风、采风。

    4.姿态;作风。

    风采、风貌、风度。

    5.传说的;不确实的。

    风闻、风传、风言风语。

    6.消息;风声。

    通风报信、闻风而动。

    7.景象;景致。

    风景、风光、风物。

    8.中医指“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指某些变化快速的疾病。

    9.用风力吹干或吹净。

    风干、晒干风净。

    10.风干的。

    风鸡、风肉。

    11.《诗经》六义之一。指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歌谣,依地域不同分为十五国风。

    12.姓。

    13.二一四部首之一。

    〈书〉吹。

    春风(ㄈㄥ fēng)风人。

    風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78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1411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1405頁,第13

    古文: 𠙊𠙈 、 凬 、 飌 、 檒

    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𡘋音楓 —— 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秦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又,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又,《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又,〈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又,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又,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又,《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又,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又,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又,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又,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鳥於竿上,名相風。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又,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又,姓。黃帝臣風后。又,風胡。見《越絕書》。

    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又,《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又,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又,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注解

    〔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風部

    〔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ēng、fě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虫、!、𠘨、䖝

    〔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ēng] ⑴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上常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説文•風部》:“風,八風也。”《廣雅•釋言》:“風,氣也。”錢大昭疏義:“風氣者,《莊子》云:‘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六書故•動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動者命之曰風《詩•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説苑•敬慎》:“樹欲静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⑵ 教化。《廣韻•東韻》:“風,教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王者之聲教也。”《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予一人以寧。”孔傳:“世代民易,頑者漸化。”《戰國策•秦策一》:“山東之國,從風而服。”《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袵,西面而向風。”⑶ 风俗;风气。《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風俗也。”如:移风易俗。《吕氏春秋•音初》:“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高誘注:“風,風俗。”宋方勺《青溪寇軌》:“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剥削久矣。”《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一回:“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⑷ 《诗》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宋朱熹《詩集傳•國風一》:“風者,民俗歌謡之詩也。”泛指民歌;民谣。《吕氏春秋•音初》:“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髙誘注:“取塗山氏女南音為樂歌。”《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釆歌謡,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⑸ 声音。《廣雅•釋言》:“風,聲也。”《管子•輕重己》:“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按:清俞樾《羣經平議•大戴禮記二》:“《管子》‘吹壎箎之風’,猶言壎箎之聲也。”《文選•王僧達〈祭顔光禄文〉》:“逸翮獨翔,孤風絶侣。”李善注引《廣雅》:“風,聲也。”⑹ 作风;风度。《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晋潘岳《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魏書•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興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⑺ 收釆。《國語•晋語六》:“風聽腫言於市,辨袄祥於謡,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韋昭注:“風,釆也。”⑻ 风声,消息。《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裏追問,才曉得是門子透風。”《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不知誰露了風了。”又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紅樓夢》第八十三回:“方才風聞宫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兩個吏目去看病。”⑼ 风波;事端。清宣樊子《檀香山華入受虐記》:“那驗病的西醫要想遇事生風,拍那商家的馬屁。”⑽ 落。《吕氏春秋•審時》:“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風。”高誘注:“風,落也。”许维遹集釋:“《詩•北山》鄭箋:‘風,放也。’風放雙聲,放落義近。此展轉相訓。”⑾ 兽类雌雄相诱。《廣雅•釋言》:“風,放也。”《字彙•風部》:“牛馬牝牡相誘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又走逸。《玉篇風部》:“風,散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佚也。”《字彙•風部》:“風,風佚,牛馬見風則走,牛喜順風,馬喜逆風。”《魏書•崔挺傳》:“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附。”⑿ 中医术语。➊“六淫”之一。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并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素問•風論》:“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看過了脈,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 ➋病理性证候的一个类型,其特点是病势急骤、多变。临床常见的有中风(脑血管意外)、肠风、痛风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强直皆屬於風。”《正字通•風部》:“風,四肢徧枯曰風。”唐李白《為吴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然臣年過耳順,風瘵日加。”⒀ 羽。《廣雅•釋器》:“風,羽也。”⒁ 众。《廣雅•釋詁三》:“風,衆也。”錢大昭疏義:“風者,疑‘凡’之譌,故有‘衆’訓。”⒂ 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瘋”。《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又狂疾。”《正字通•風部》:“風,今俗狂疾曰風。别作瘋。”《宋書•逸民•吴若傳》:“吴郎風耶?何忽如此。”元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一折:“這風子在豫章時,張尚之家曾見來。”《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你原來是個風和尚。”⒃ 嬉戏。《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明王錂《春蕪記•瞥見》:“啐,這癡丫頭又來風了。”⒄ 姓。《集韻•東韻》:“風,姓。”《通志略•氏族略三》:“風氏,姓也。伏羲氏之姓。任、宿、須句、顓臾四國皆風姓。古之時亦有以為氏者,黄帝之臣風后是也。” [fěng] ⑴ 通“諷”。➊讽谏;劝告。《廣雅•釋詁三》:“風,告也。”王念孫疏證:“諷,與風通。”《集韻•送韻》:“諷,諫刺。或作風。”《篇海類編•天文類•風部》:“風,微加曉告也。”《詩•小雅•北山》:“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陸德明釋文:“風,音諷。”《史記•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聊齋志異•俠女》:“明日當往拜其母,便風以意。” ➋讽诵。《集韻•送韻》:“諷,《説文》:‘誦也。’或作風。”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熟讀《楚詞》,朝夕風詠,以為之本。”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遊草序》:“摹情綴景,婉麗可風。” [fèng] ⑴ (风)吹。《廣雅•釋言》:“風,吹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説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入。”宋蘇軾《與孫叔静》:“屬飲藥汗後不可以風,未即詣謝,又枉使旌。”又乘凉。民国25年修《牟平縣志•方言》:“納凉曰風。”《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何晏集解:“包曰:‘風涼於舞雩之下。’”唐權德輿《司徒岐國公杜城郊居記》:“濯于潺湲風于碧鮮。“⑵ 教育;感化。《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上行下傚謂之風。”《詩•周南•關雎序》:“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漢書•武帝紀》:“導民以禮,風之以樂。”顔師古注:“風,教也。”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革其俗而風之,漁其人而涵之。”

    風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方戎切頁碼449頁,第1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凡風之屬皆从風。

    𠙊

    異體

    𠙊古文風。

    附注按:甲骨文以「凡」或以「鳳」為「風」。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方戎切頁碼1056頁,第2行,第1

    𠙊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虫凡聲。凡風之屬皆從風。

    反切………頁碼1056頁,第4行,第1

    古文風。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孚音切、方戎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706頁,第1許惟賢1177頁,第3

    𠙊八風也。東方曰朙庶風。東南曰淸朙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𨵵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

    段注《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鄭曰:八風從律,應節至也。《左氏傳》。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服注。八卦之風也。乾音石其風不周。坎音革,其風廣莫。艮音匏,其風融。震音竹,其風明庶。巽音木,其風淸明。離音絲,其風景。坤音土,其風涼。兌音金,其風閶𨵵。《易通卦驗》曰:立春,調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淸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𨵵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白虎通》調風作條風。條者,生也。明庶者,迎眾也。淸明者,芒也。景者,大也。言陽氣長養也。涼,寒也。陰氣行也。閶𨵵者,咸收藏也。不周者,不交也。言陰陽未合化矣。廣莫者,大莫也。開陽氣也。按調風,條風,融風,一也。八卦,八節,八方,一也。通卦驗始於調風,許終於融風者,許依易八卦之次終於艮也。艮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風之用大矣。故凡無形而致者皆曰風。《詩・序》曰:風風也。敎也。風以動之。敎以化之。劉熈曰:風,氾也。放也。

    从虫。凡聲。

    段注凡古音扶音切。風古音孚音切。在七部。今音方戎切

    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匕。

    段注依《韵會》此十字在从虫凡聲之下。此說从虫之意也。《大戴禮》、《淮南書》皆曰: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謂風之大數盡於八。故蟲八日而化。故風之字从虫。

    凡風之屬皆从風。

    古文風。

    白话解释

    风,八方的风。東方的风叫“明庶风”,东南的风叫“清明风”,南方的风叫“景风”,西南的风叫“涼风”,西方的叫“闾阖风”,西北的风叫“不周风”,北方的叫“广漠风”,东北的叫“融风”。风动虫生。所以说虫生八日而化。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凡”是声旁。所有与风相关的字,都采用“风”作边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風,借表義。像盤子之形,據實象造字,屬象形,和風沒關係,只是借其音而已。第二例是鳳字,而鳳本是鳥名,所從之也是用來表音的。因此,甲文二例,各有自己的音、義,而用作「風」解,純是無本字之假借。戰國文字改作,由和虫構形。隸定作「凡」,隸定作「虫」,是篆文的前身。二字相合成「風」,以示風動蟲生之義。即風一吹來,宇宙的生物就生長了。這是就風的功用來說的,實即流動的氣流。字經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而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風和凡有聲音關係,構形應是從虫、凡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風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89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14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52頁
    4說文校箋第597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33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97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31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636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83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55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573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72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075頁【補遺】第17967頁
    14通訓定聲第39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79頁【崇文】第4713頁
    16說文句讀第1951頁
    17說文新證第898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9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36頁,第1字

    風字的翻译


    英语: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德语:Wind (Met)​, Radikal Nr. 182 = Wind (Sprachw)

    法语:vent, rumeur, usage, 182e radical

    風的字源字形


    風(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風(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風(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風(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風(简·秦·龙岗) 龙岗

    風(简·秦·关沮) 关沮

    風(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風(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風(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風(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風(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風(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風(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風(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風(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風(传抄·宋·三体阴符经) 传抄 三体阴符经

    風(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風(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風(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風(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風,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8A8,多音字,拼音是(fēng 或 fěng),風部,共9画,半包围结构。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3 44 46 48 52 64
大家正在查
爧的意思
𩷵的意思
芷的意思
蠩的意思
裴的意思
𪋻的意思
䌤的意思
舳的意思
𧺅的意思
蹠的意思
皸的意思
尊的意思
㿘的意思
運的意思
膣的意思
鱡的意思
𨟾的意思
躧的意思
迍的意思
㯥的意思
鼜的意思
秼的意思
㢧的意思
𨢮的意思
𡀿的意思
𫕝的意思
隻的意思
𩯺的意思
糙的意思
騵的意思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