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缣的意思




    拼音:jian 声调:jiān 怎么读缣朗读
    总笔画:13 画 部首:纟 部
    部外笔画:10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XUVO 86 、 XUVW 98 仓颉:VMTXC
    郑码:ZUXK 四角:28137
    中文电码:4906 区位码:7144 统一码:10
    笔顺:[5514315112234] 撇折、撇折、提、点、撇、横、横折、横、横、竖、竖、撇、捺

    缣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双丝的细绢。~素。~缃。~帛。

    缣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31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933頁,第26

    標點整理本: 第896頁,第12

    廣韻》:古甜切;《集韻》、《韻會》:堅嫌切;《正韻》:古嫌切,𡘋音兼。說文》:幷絲繒也。釋名》: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于布絹也。細緻,染縑爲五色,細且緻不漏水也。前漢・外戚篇》:媪爲翁須作單縑衣。【註】縑,卽今之絹也。

    注解

    〔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縑〕字拼音是j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兼

    〔縑〕字造字法是。本义是双丝织成的细绢。

    〔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iān] ⑴ 见“缣”。

    缣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甛切頁碼434頁,第4

    縑幷絲繒也。从糸兼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甛切頁碼1030頁,第3行,第3

    縑幷絲繒也。從糸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甜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591頁,第2許惟賢1128頁,第2

    縑幷絲繒也。

    段注謂騈絲爲之。雙絲繒也。《呂氏春秋》。昔吾所亡者紡緇也。今子之衣襌緇也。以襌緇當紡緇。子豈有不得哉。任氏大椿曰:襌緇卽單緇也。余謂此紡卽方也。竝絲曰方,猶倂船曰方。此紡非紡之本義。《後漢・輿服志》及《古今注》竝云:合單紡爲一系者同。此方絲所謂兼絲也。

    从糸。兼聲。

    段注形聲中有會意。古甜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之紡綢。

    今紡綢。素繒,今之絹也。

    今紡綢也。

    縑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57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110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821頁
    4說文校箋第572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514頁,第13字
    6說文今釋第1897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318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37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38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41頁,第28字
    11標注說文第549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452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632頁【補遺】第17902頁
    14通訓定聲第48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25頁【崇文】第4497頁
    16說文句讀第1869頁
    17章授筆記第542頁,第6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178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02頁,第7字

    缣字的翻译


    英语:fine silk

    法语:taffetas

    缣的字源字形


    缣(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缣(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缣(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