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称裤子。~裆。虱处~中(喻见识短浅)。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83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20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6頁,第8字
音《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公渾切,𡘋音昆。《說文》:𢃭衣。《玉篇》:褻衣。《急就篇》〔註〕:合襠謂之褌。《釋名》:褌,貫也,貫兩脚,上繫腰中也。《前漢・司馬相如傳》:相如身自著犢鼻褌,與傭保雜作。《晉書・阮籍傳》:羣虱之處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爲吉兆也。又,《本草》:褌襠,解毒箭,幷女勞復。
义《類篇》:褌,一作裩。
〔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褌〕字拼音是kū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衤、軍。
〔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kūn] ⑴ 同“㡓”。滿襠褲,特指內褲。
英语:trousers, pants, shorts, drawers
法语:robe du sacrifice de l'Impératric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裈,通用规范汉字,三级汉字,序号7252,拼音是(kūn),衤部,共11画,形声字,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