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
1.形声。从手,甘声。本义:胁持;夹住。
2.同本义。
clamp; restrain;
拑,胁持也。 —— 《说文》。徐灏笺:“从手曰拑,从竹曰箝,从钢铁曰钳,通用则不别也。”
拑击(两面夹击)
3.通“钳”。合拢;闭住。
close;
拑口而不言。 ——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畏刑而拑口。 —— 《汉书·五行志》
拑者(闭口不言之人)
4.勒;横木于马口。
draw rein; rein in;
拑马而秣之。 —— 《公羊传·宣公十四年》。释文:“以木衔马口也。”
拑勒(将衔勒放入马口)
动
1.胁持、挟持。
《说文解字•手部》:“拑,胁持也。”清•段玉裁•注:“谓胁制而持之也。”《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拑制。
2.以木横置于马口,使马不能食。
《文选•颜延年•阳给事诔》:“卒无半菽,马实拑秣。”
3.闭口。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红楼梦•第二二回》:“今日贾政在席,也是拑口禁言。”
1.〈书〉胁持;夹住。
拑制。
2.用木横置于马口,使马不能食。
卒无半菽,马实拑秣(《文选‧颜延年‧阳给事诔》)。
3.〈书〉闭住(口)。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18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5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2頁,第9字
音《唐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正韻》:其廉切,𡘋音箝。《說文》:脅持也。《前漢・鼂錯傳》: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復言矣。
音又,《集韻》:扱范切 —— 義同。
义《韻會》:按《說文》箝、拑、柑、鉗、鍼訓義不同,然書史傳寫亦有通作者,今以《說文》爲正。
义《正字通》:拑、鉗、箝、通,與柑音義別,俗誤通用。互見木部柑字註。
〔拑〕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拑〕字拼音是qiá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甘。
〔拑〕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甘声。本义是胁持;夹住。
〔拑〕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án] ⑴ 同“钳”。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巨淹切頁碼第401頁,第18字續丁孫
脅持也。从手𤮺聲。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勤潛反頁碼第964頁,第5行,第1字述
脅持也。從手甘聲。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巨淹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2384頁,第5字許惟賢第1036頁,第6字
脅持也。
段注謂脅制而持之也。凡脅之爲制,猶膺之爲當也。《鬼谷子》有飛鉆。鉆卽拑字。
从手。甘聲。
段注巨淹切。八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1頁,第1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10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26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74頁,第1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4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4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88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3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5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04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81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75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545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3頁【崇文】第416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1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27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09頁,第3字 |
英语:to clamp, tie down or pin down
德语:befestigen, halten , Beißzange, Kneifzange (S), kleine Zange, Zange (S)
法语:pinces, tenailles, serrer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拑,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2D1,拼音是(qián),扌部,共8画,形声字,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