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
1.什么。
what;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 —— 《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何调翰之乔桀? —— 《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何以自绘。 ——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子何恃而往?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何异断斯织。 —— 《后汉书·列女传》
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2.怎么样。
what;
如太行王屋何。 —— 《列子·汤问》如土石何。问女何所思。 —— 《乐府诗集·木兰诗》得钱何所营。 —— 唐· 白居易《卖炭翁》何苦而不平。 —— 《列子·汤问》何不以锯中。 ——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何忧令名不彰。 —— 《世说新语·自新》羌笛何须怨杨柳。 —— 唐· 王之涣《凉州词》诗
何居(何故);何者(为什么);何意(为什么,何故);何缘(为什么)
3.哪里,什么地方。
where;
笑问客从何处来。 —— 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何处得秋霜。 —— 唐· 李白《秋浦歌》
何往;此行何去?;何从(哪里);何止(哪里止,不止)
4.谁。
who;
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 《孟子·万章下》不知何氏之女。 —— 《后汉书·列女传》
5.哪样,哪点。
which;
何有于我哉?(哪一样我能有呢?这是孔子自谦的话。) —— 《论语》
动词
1.问,盘问,诘问。
ask;
陈列兵而谁何。 —— 《史记·秦皇纪》
谁何(盘问是谁)
2.通“诃(呵)”。谴责;呵斥。
berate; excoriate;
何,与诃通。 —— 《正字通》又下令不何止夜行;使民自便,境内以安。 —— 《新唐书》良将精弩寄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以定。 —— 《史记·秦始皇本纪》故其在大谴大何之域者,闻谴何则自冠氂缨。 —— 《汉书·贾谊传》
副词
1.岂:怎 。
how;
何以这样?;几何?
2.甚;多么。
very; how;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唐· 李白《古风》水何澹澹。 —— 曹操《步出夏门行》
名词
◎姓(何氏姓源)除外族改姓外,主要出自“姬”姓,“韩氏”所分。
何郎(三国时,魏国何晏面白如傅粉。后即称喜欢修饰的青年男子或美男子为何郎)
语气词
1.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
隐隐何甸甸。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另见 hè。
动词
1.(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负荷) 同本义。后作“荷”。
load;
何校灭耳,凶。 —— 《易·噬嗑》何天之衢。 —— 《易·大畜》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 《诗·商颂·玄鸟》何天之休,不競不絿。 —— 《诗·商倾·长发》用此五子者何功。 —— 《管子·小匡》
何校(戴枷);何劳(承受烦劳)
2.另见 hé。
代
1.那里、何处。
《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2.谁。
《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形
◎什么。
《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何故、何时。
副
1.为什么。
《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何必、何不、何乐不为。
2.岂、怎么。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只、何足挂齿。
3.多么。表示程度。
《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何等、何其不幸。
名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1.什么。
何地、何事、何年、何故。
2.为什么。
何不、何必。
3.〈书〉表示强调或感叹,相当于“多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五城何迢迢,迢迢隔河水(唐‧杜甫〈塞芦子诗〉)。
4.姓。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98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3頁,第9字
音《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𡘋賀平聲 —— 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又,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陳利兵而誰何。
义又,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又,《前漢・袁盎傳》:南方𤰞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义又,《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义又,《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义又,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义又,姓。
义又,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音又,《集韻》、《正韻》𡘋下可切,賀上聲 —— 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义又,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é、hē、h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可,五行属木。
〔何〕字造字法是形声。从人,可声。金文,象人负担之形。本义是负荷。
〔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hé] ⑴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⑵ 副词,多么⑶ 姓。㈡ [hē] ⑴ 古同“呵”,谴责。㈢ [hè] ⑴ 古同“荷”,担。
卷别卷八上反切胡歌切頁碼第260頁,第13字續丁孫
儋也。从人可聲。
鉉注臣鉉等曰:儋何,卽負何也。借爲誰何之何。今俗別作擔荷,非是。
附注按:甲骨文「何」字像人荷戈之形。
卷别卷十五反切閑俄反頁碼第668頁,第5行,第1字述
儋也。從人可聲。一曰誰也。
鍇注臣鍇曰:「《商頌》:『百禄是何?』又《爾雅》『何鼓謂之牽牛』注云:『謂之儋鼓。』儋是何,爲負何也。今俗多上去聲,音不必爾也。」
卷别卷八上反切何則切、胡可切、胡歌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1481頁,第3字許惟賢第650頁,第7字
儋也。
段注何俗作荷。猶佗之俗作駝,儋之俗作擔也。《商頌》:百祿是何。何天之休。何天之龍。傳曰:何,任也。箋云:謂擔負。《周易》:何天之衢。虞翻曰:何,當也。何校滅耳。王肅云:何,荷擔也。又《詩》:何戈與祋。何蓑何笠。傳皆云:揭也。揭者,舉也。戈祋手舉之。蓑笠身舉之。皆擔義之引伸也。凡經典作荷者皆後人所竄改。
一曰誰也。
段注誰、何、孰三字皆問䛐。
从人。可聲。
段注今音擔何則胡可切。餘義胡歌切。古音平上不甚分也。十七部。按今義何者,辭也,問也。今義行而古義廢矣。亦借爲呵。
何(荷),儋(擔)也。《史記•貨殖傳》有甔,與儋同。
背之為他,肩负為何,何引申為誰何,他引申為誰他。
儋也。擔荷=儋何。
儋也。《史記•貨殖[列]傳》有甔(《方言》有此字)字,與儋同。
何,挑担。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可”作声旁。
甲骨文二例,並從人、戈聲,像荷戈行役之形。其形隸定作,金文第一例承之。金文第二例,由「人」、「可」二字構成。可、聲符,注明音讀。義為誰何,假借為擔荷義。、何為二文(《文字析義》,P.990)。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11頁,第1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53頁,第10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9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30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13頁,第2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13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933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003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672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2頁,第2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24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667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020頁【補遺】第17193頁【補編】第1489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52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688頁【崇文】第274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6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63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333頁,第3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315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765頁,第11字 |
英语:what, why, where, which, how
德语:das, der , das, was , warum, weshalb , übertrags (S), übertragen (V), He (Eig, Fam)
法语:quel ?, quoi ?
商 甲骨文 𠂤组
商 甲骨文 𠂤宾间
商 甲骨文 妇女卜辞
商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商 甲骨文 宾组
商 甲骨文 出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金文 商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仰天湖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传抄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何,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771,多音字,拼音是(hé、hē 或 hè),亻部,共7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