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尸部
武英殿刻本: 第715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302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242頁,第1字
音《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正韻》:蒲明切,𡘋音萍。《說文》:蔽也。从尸,幷聲。《爾雅・釋宮》:屛謂之樹。【註】小牆當門中。《廣雅》:罘罳謂之屛。《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在路門之內外。鄭司農曰:依其制,如屛風然。《三禮圖》:扆從廣八尺,畫斧文。今之屛風,則遺象也。《詩・大雅》:大邦維屛。【註】屛,所以爲蔽也。《書・康王之誥》:乃命建侯樹屛。【註】樹以爲屛藩也。
义又,屛風,水葵別名。《博物志》:太原以北有屛風草,依岸而生。一說卽防風。
义又,屛翳,雨師。
音又,《廣韻》:府盈切;《集韻》:卑盈切,𡘋音并。《廣雅》:屛營,怔忪也。〈吳語〉:屛營,徬徨於山林之中,今表箋言激切屛營,卽此義也。《正字通》作上聲。
音又,《廣韻》、《集韻》、《類篇》𡘋必郢切,音丙。《詩・小雅》「君子樂胥,萬邦之屛」,叶上領。
义又,《禮・玉藻》:其在邊邑,曰某屛之臣某。
义又,除也、去也、斥也。《書・金縢》:我乃屛璧與圭。《禮・王制》:屛之遠方。【註】屛,放去也。
义又,退也。《禮・曲禮》:侍於君子,有吿者曰:少閒願有復也,則左右屛而待。《集韻》、《韻會》作去聲。
〔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尸部。
〔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ǐng、bǐ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尸、幷。
〔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undefined] ⑴ “屏”的旧字形。
卷别卷八上反切必郢切頁碼第277頁,第27字續丁孫
異體屏
屏蔽也。从尸幷聲。
卷别卷十六反切比郢反頁碼第709頁,第5行,第2字述
屏蔽。從尸并聲。
卷别卷八上反切必郢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第1601頁,第3字許惟賢第701頁,第7字
屛,
段注此複舉字之未刪者。
蔽也。
段注《小雅》。萬邦之屛。傳曰:屛,蔽也。引伸爲屛除。按古無平仄之分。
从尸。幷聲。
段注必郢切。十一部。
蔽也,屏氣亦蔽氣不出也。
蔽也。屏氣者,蔽氣不出也。攔之不許來曰屏,即「屏諸四夸」之屏。
屏,为屏风所遮挡。字形采用“尸”作边旁,采用“并”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從尸、并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屏,蔽也。」字引申有摒除意。隸、楷字形均承篆文而來。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47頁,第8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99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3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57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37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216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081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252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79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17頁,第1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8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89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555頁【補遺】第1728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460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33頁【崇文】第29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14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356頁,第3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685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815頁,第6字 |
英语:folding screen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屛,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C5B,多音字,拼音是(pǐng 或 bǐng),尸部,共11画,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