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泰山的别称。亦称“岱宗”、“岱岳”。
名词
1.形声。从山,代声。本义: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2.同本义。
Taishan mountain;
岱,太山也。从山,代声。 —— 《说文》。朱按,在今 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河东 岱。 —— 《尔雅》。按,此言 岱与 华岳恒衡为五镇之一也。则有九镇。又泰山为东岳。 —— 《周礼·职方式》。按,此言 岱与 华霍恒嵩为五岳之长也。 唐虞则言四岳, 霍即 衡山。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 —— 《白虎通·巡狩》太山王者告代之处,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 —— 《后汉书·安帝纪》注古树森齐,聒聒幽禽鸣远岱。 —— 《西游记》
岱斗(泰山、北斗);岱舆(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3.古国名 Tai state。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名
◎泰山别称为“岱山”、“岱宗”,简称为“岱”。是五岳中的东岳,位在大陆地区山东省泰安县北。
《公羊传•桓公十六年》:“越在岱阴,属负兹,舍不即罪尔。”《文选•张衡•东京赋》:“乘舆巡乎岱岳,劝稼穑于原陆。”
1.指泰山。
岱山、岱宗、岱岳。
2.姓。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37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309頁,第28字
標點整理本: 第248頁,第32字
音《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𡘋音逮。《說文》:泰山也。《白虎通》:東嶽爲岱宗者,言萬物更相代於東方也。《通志・略》:山高四十餘里,凡十八盤,由南天門歷東西二天門,至絕頂。上有秦時無字𥓓,其祠曰靑帝,去黃河二百餘里。《風俗通》:岱,胎也。宗,長也。萬物之始,隂陽之交,觸石膚寸而合,不終朝而徧雨天下,故爲五嶽之長。
音《正字通》:東嶽,古但稱太山。太代音同,故借代加山。
〔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岱〕字拼音是d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代、山,五行属火。
〔岱〕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山,代声。本义是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ài] ⑴ 中国泰山的别称。亦称“岱宗”、“岱岳”。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耐切頁碼第305頁,第4字續丁孫
太山也。从山代聲。
附注高翔麟字通:「太、代音同,故借代加山。」
卷别卷十八反切徒再反頁碼第760頁,第2行,第2字述
太山也。從山代聲。
鍇注臣鍇按:《白虎通》:「東山,萬物更代之處也。」
卷别卷九下反切徒耐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748頁,第2字許惟賢第765頁,第4字
大山也。
段注大作太者,俗改也。域中冣大之山,故曰大山。作太,作泰皆俗。《釋山》曰:泰山爲東嶽。《毛傳》曰:東嶽,岱。《堯典》。至于岱宗。《封禪書》、《郊祀志》曰:岱宗,泰山也。《禹貢》,職方皆曰岱。在今山東泰安府泰安縣北。
从山。代聲。
段注徒耐切。一部。
岱,巨大的山系。字形采用“山”作边旁,“代”是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01頁,第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59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8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88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65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14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44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52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3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7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7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2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141頁【補遺】第1738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847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86頁【崇文】第31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4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216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876頁,第1字 |
英语:Daishan, one of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
法语:(autre nom du mont Tai)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岱,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3956,拼音是(dài),山部,共8画,形声字,上下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