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讙的意思



    讙

    拼音:huan 声调:huān,huàn,xuān 怎么读讙朗读
    总笔画:24 画 部首:言 部
    部外笔画:18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YAKY 仓颉:YRTRG
    郑码:SEJN 四角:04615
    统一码:18
    笔顺:[411125112225125132411121]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竖、竖、横折、横、竖、横折、横、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基本解释


    喧嘩。《説文•言部》:“讙,譁也。”《玉篇•言部》:“讙,讙嚻之聲。”

    責備。《方言》卷七:“讙,讓也。讓,北燕曰讙。”《廣雅•釋詁二》:“讙,讓也。”

    鳴。《廣雅•釋詁二》:“讙,鳴也。”

    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𡙸百聲。”

    通“”。喜悅。《禮記•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

    古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肥城市南,為春秋時魯國屬地。《春秋•桓公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

    姓。《萬姓統譜•寒韻》:“讙,見《姓苑》。”

    同“”。呼唤。《集韻•换韻》:“唤,《説文》:‘評也。’或作讙,亦从言。”

    同“”。

    详细解释


    动词

    喧哗。议论纷纷 hubbub; noise; clamor; uproar 讙,譁也。——《说文》 诸将尽讙。——《汉书·陈平传》 以息众讙。——《汉书·外戚传》。注:“讙譁众议也。” 则天下应之如讙。——《荀子·儒效》 百姓讙敖。——《荀子·讙国》 又

    讙敖(喧哗鼓噪);讙哗(众声呼噪);讙讼(喧闹争讼);讙呼(喧哗呼叫)

    形容词

    通“”。喜悦 happy; joyous 言乃讙。——《书·无逸》。郑注:“喜悦也。” 争言讙呼。——《后汉书·刘盆子传》 又

    讙呼(也作欢呼,欢声争呼);讙设(欢宴);讙然(喜悦的样子);讙亮(欢快嘹亮) 【漢典】。

    喧哗。

    《说文解字•言部》:“讙,哗也。”《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讙。”

    喜乐。

    唐•柳宗元〈天对〉:“丕彻以图,民以讙以都。”

    1.〈书〉喧哗。

    诸将日会论功,争言讙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后汉书‧卷十一‧刘玄刘盆子列传‧刘盆子》)。

    2.〈书〉喜乐;高兴。通“”。

    四海之内,皆讙然各自安乐其处(汉‧贾谊〈过秦论〉)。

    3.姓。

    讙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35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187頁,第25

    標點整理本: 第1162頁,第1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呼官切,音歡。說文》:譁也。廣雅》:鳴也。廣韻》:諠也。玉篇》:讙嚻之聲。禮・樂記》: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註】聞讙囂則人意動作。史記・𨻰丞相世家》:諸將盡讙。【註】譁也。荀子・儒效篇》:天下應之如讙。【註】喧也。

    又,喜說也。禮・檀弓》:《》云:三年不言,言乃讙〔「三年不言」上脫「高宗」二字。本作:《》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陳澔云:命令所布,人心喜悅也。

    又,獸名。山海經》:翼望山有獸,狀如貍,一目三尾,名曰讙。或作原。

    又,山名。山海經》:讙山,郁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國名。山海經》:讙頭國人,人面,鳥喙,有翼。或曰讙朱國。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送姜氏于讙。【註】讙,魯地,濟北蛇丘縣西有下讙亭。

    又,姓。見《萬姓統譜》。

    又,《廣韻》:况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𡘋音暄 —— 驚呼也。一曰讙囂貌。揚子《方言》:讓也。北燕凡相責讓曰讙。集韻》與叩同,通作喧、諠。

    又,《集韻》:古玩切,音貫 —— 與懽同。

    又,《集韻》:呼玩切,歡去聲 —— 與喚同,或作嚾。

    又,叶輸旃切,扇平聲。顏延之〈哀策文〉:邑野淪靄,戎夏悲讙;來芳可述,往駕弗援。

    注解

    〔讙〕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讙〕字是多音字,拼音是huān、huàn、xu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雚

    〔讙〕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ān] ⑴ 喧嘩。《説文•言部》:“讙,譁也。”《玉篇•言部》:“讙,讙嚻之聲。”⑵ 責備。《方言》卷七:“讙,讓也。讓,北燕曰讙。”《廣雅•釋詁二》:“讙,讓也。”⑶ 鳴。《廣雅•釋詁二》:“讙,鳴也。”⑷ 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𡙸百聲。”⑸ 通“歡”。喜悅。《禮記•檀弓下》:“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⑹ 古地名。故地在今山東省肥城市南,為春秋時魯國屬地。《春秋•桓公三年》:“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⑺ 姓。《萬姓統譜•寒韻》:“讙,見《姓苑》。” [huàn] ⑴ 同“唤”。呼唤。《集韻•换韻》:“唤,《説文》:‘評也。’或作讙,亦从言。” [xuān] ⑴ 同“喧”。

    讙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官切頁碼74頁,第24

    讙譁也。从言雚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呼官反頁碼210頁,第4行,第2

    讙譁也。從言雚聲。

    鍇注臣鍇曰:「今人多作喧。」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呼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394頁,第1許惟賢177頁,第11

    讙譁也。从言。雚聲。

    段注呼官切。十四部。

    讙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48頁,第17字
    2陳昌治本第21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169頁
    4說文校箋第102頁,第17字
    5說文考正第96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340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95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1377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506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61頁,第16字
    11標注說文第103頁,第9字
    12說文注箋第77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3092頁【補遺】第16452頁
    14通訓定聲第2819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11頁【崇文】第841頁
    16說文句讀第294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92頁,第4字
    18古字釋要第268頁,第7字

    讙字的翻译


    英语:cheer; noise, noisy

    德语:Beifall (S)

    法语:acclamation

    讙的字源字形


    讙(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讙(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讙(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讙(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讙(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讙(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讙,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B99,多音字,拼音是(huān、huàn 或 xuān),言部,共24画,左右结构。

按首字母搜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笔画数搜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3 44 46 48 52 64
大家正在查
爧的意思
𩷵的意思
芷的意思
蠩的意思
裴的意思
𪋻的意思
䌤的意思
舳的意思
𧺅的意思
蹠的意思
皸的意思
尊的意思
㿘的意思
運的意思
膣的意思
鱡的意思
躧的意思
𨟾的意思
迍的意思
㯥的意思
鼜的意思
㢧的意思
秼的意思
𨢮的意思
𫕝的意思
𡀿的意思
隻的意思
𩯺的意思
糙的意思
騵的意思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