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斜坡;土坡。
②山崖突出的部分:“颓岸倾~。”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26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47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36頁,第16字
音《唐韻》:丁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𡘋音邸。《說文》:秦謂陵阪曰阺。《後漢・𡨥恂傳》:復助嚻拒隴阺。《集韻》同「坻」。
音又,揚雄〈解嘲〉:嚮若阺隤。【註】師古曰:阺,丁禮切 —— 巴蜀人名山旁堆欲墮落曰阺。應劭以爲天水隴阺,失之矣。〇【按】《說文》引入氏字註,《集韻》仍之,𡘋非。
音又,《玉篇》:直梨切;《集韻》:陳尼切,𡘋音池。《玉篇》:陵也、阪也、理也、下也。
音又,《集韻》:丁計切,音帝 —— 阪也。
〔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阺〕字拼音是d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氐。
〔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ǐ] ⑴ 斜坡;土坡。⑵ 山崖突出的部分:“颓岸倾~。”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丁禮切頁碼第480頁,第29字續丁孫
異體𨸧、𨸞
秦謂陵阪曰阺。从𨸏氐聲。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的米反頁碼第1121頁,第4行,第1字述
秦謂陵阪曰阺。從𨸏氐聲。
鍇注臣鍇曰:「古言隴阺。」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丁禮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35頁,第1字許惟賢第1276頁,第1字
秦謂陵阪曰阺。
段注大𨸏曰陵。坡曰阪。秦人《方言》皆曰阺也。《漢書》楊雄《解嘲》曰:響若坁隤。應劭云:天水有大坂。名曰隴坁。其山堆旁箸𡹔落作聲。聞數百里。故曰坁隤。按仲遠誤也。依《說文》則巴蜀名山岸脅之旁箸欲落𡐦者曰氏。氏𡹔聞數百里。秦謂陵阪曰阺。其字則氏與阺不同。其語言則秦與巴蜀不同。且氏主謂石。故𡹔聲聞遠。阺主謂土。陵阪皆土阜也。氏或譌作坁。韋昭音若是理之是。不誤。阺字或作坻。音丁兮丁禮二反。《高唐賦》。臨大阺之稸水。是其正字也。自仲遠合而一之。古音十六十五部之別亦淆矣。凡氏聲在十六部。凡氐聲在十五部。
从𨸏。氐聲。
段注丁禮切。十五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52頁,第14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30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1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42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72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13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553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13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036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81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617頁,第1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09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973頁【補遺】第1809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10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74頁【崇文】第50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104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819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319頁,第7字 |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阺,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63A,拼音是(dǐ),阝部,共7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