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743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46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21頁,第15字
音《玉篇》:公弔切;《唐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𡘋音叫。《說文》:大呼也。《左傳・襄三十年》:或訆於宋大廟。今本作叫。
义又,《博雅》:鳴也。《山海經》:灌題山有獸,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註】訆,如人呼喚。
义又,《玉篇》:妄言也。
义《正字通》與叫、噭𡘋同。
〔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訆〕字拼音是ji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丩。
〔訆〕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iào] ⑴ 同“叫”。大声呼叫。《山海經•北山經》:“(灌題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訆,名曰那父。”⑵ 鸣叫。《廣雅•释詁二》:“訆,鳴也。”⑶ 妄言。《玉篇•言部》:“訆,妄言也。”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弔切頁碼第74頁,第22字續丁孫
大呼也。从言𠃚聲。《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
附注按:今《左傳・襄公三十年》「訆」作「叫」。
卷别卷五反切見弔反頁碼第210頁,第6行,第1字述
大呼也。從言丩聲。《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太廟。」
鍇注臣鍇按:《山海經》曰:「鳥其鳴其訆。」字如此。
卷别卷三上反切古弔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393頁,第5字許惟賢第177頁,第9字
大嘑也。
段注與《㗊部》嘂,《口部》叫音義皆同。
从言。丩聲。
段注古弔切。三部。
《春秋傳》曰:或訆于宋大廟。
段注襄三十年文。今傳作叫。
《說文》三叫字分屬三部,嘂、叫、訆宜擇一字為正,而以其二為或體。許亦未了,
與嘂、叫音義皆同,實只一字。止須擇一字為正體,餘二為或體,則得矣。許分列三部,亦未了之處。
與嘂、叫音義皆同,但須擇一字為正,而其他為或體較妥。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48頁,第1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13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6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02頁,第1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96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4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595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37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05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1頁,第1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03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770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09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972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11頁【崇文】第8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94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11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92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268頁,第5字 |
楚〔战国〕 简 天星观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訆,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8A06,拼音是(jiào),言部,共9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