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或肺泡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喘。~厥。~盂。吐~。
名词
◎呼吸道分泌而由口、鼻腔排出的粘液 。
phlegm;
痰厥(中风不省人事);痰诞(痰与口水。偏指痰);痰沫(带痰的唾沫);痰病,痰气(中医指精神性疾病);痰火,痰症(中医术语)
名
◎从呼吸道、口腔或喉咙表面排出的黏液。含有唾液、脓、微生物、血液或吸入的微粒等。平常分泌量少,肺部或气管生病时,量则增加。
吐痰、浓痰。
◎由呼吸道、咽喉或口腔黏膜腺体分泌的黏液。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55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4頁,第32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9頁,第6字
音《廣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𡘋音談。《廣韻》:胷上水病。《類篇》:病液。《正韻》:液所以養筋血,濇不行,則痰聚於鬲上,而手足弱。舊云病液,非也。《正字通》:痰有六,溼、熱、風、寒、食、氣也。《抱朴子・至理卷》:甘遂葶歷之逐痰癖。
〔痰〕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痰〕字拼音是tá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炎,五行属火。
〔痰〕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n] ⑴ 气管、支气管或肺泡黏膜分泌出来的黏液
英语:phlegm, mucus, spittle
德语:Phlegma (S, Med), Schleim (S, Med)
法语:crachat, mucus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痰,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2991,拼音是(tán),疒部,共13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