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袈裟”( jiāshā ):和尚披在外面的一种法衣。
◎参见“袈裟”条。
1.台⃝姓。
2.参见【袈裟】。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78頁,第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18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93頁,第11字
音《集韻》:師加切,音沙。《玉篇》:袈裟,見袈字註。
音又,《韻補》:桑何切,叶音莎。晉棗據難沙門云:全髮膚,去袈裟。釋胡服,被綾羅。
义《玉篇》一作㲚。
〔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裟〕字拼音是shā,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沙、衣,五行属金。
〔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 ⑴ 〔袈~〕见“袈”。
英语:a cassock or robe of a monk
法语:chape de bonz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裟,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574,拼音是(shā),衣部,共13画,形声字,上下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