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劕”。
名
◎古代刑具的一种组件。腰斩时,垫在受刑人身下的铁砧。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君不忍加之以𫓧锧。”《文选•班彪•王命论》:“然卒润镬伏锧,烹醢分裂。”
1.〈书〉铁砧。
2.〈书〉古代腰斩刑具的砧板;泛指腰斩的刑具。
愿请玺复以治邺,不当请斧锧之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书〉斩杀。
锧之于路、反其目而锧之。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7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25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13頁,第23字
音《廣韻》:之日切;《集韻》、《韻會》、《正韻》:職日切,𡘋音質。《玉篇》:鐵鑕砧。《廣韻》:斧也。《增韻》:斧鑕,椹也。《公羊傳・襄二十七年》:負羈縶,執鈇鑕。【註】鑕,之實反。一作鈇質。
〔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鑕〕字拼音是zh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質。
〔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ì] ⑴ 见“锧”。
英语:tungsten, wolfram
法语:Billot (du bourreau), Billot (du bourreau)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鑕,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455,拼音是(zhì),金部,共23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