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
②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
③悬挂。上~(自缢)。~灯。
④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
⑤提取,收回。~销执照。
⑥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动词
1.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2.同本义。
mourn;
弔,问终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会敺禽。 —— 《说文》知生者弔,古弔辞曰,如何不淑。 —— 《礼记·曲礼》敬吊先生。 —— 贾谊《吊屈原赋》
吊纸(在死者灵前烧纸吊祭);吊问(吊念死者,慰问生者);吊死(吊慰死者;自缢而死);吊祠(吊唁祭祀)
3.引申为慰问。
condole;
人皆吊之。 —— 《淮南子·人间训》有君不弔。 —— 《左传·襄公十四年》。注:“恤也。”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资治通鉴》
吊民(慰问遭受不幸的人);吊伐(吊民伐罪。慰问穷苦的人);吊恤(安慰抚恤);吊水(慰问水灾的受害者);吊临(灵前哭吊,吊唁)
4.凭吊;伤怀往事 [visit…and ponder]。
吊悼(凭吊、悼惜);吊古
5.悬挂 。
hang;
吊闼(可以吊起的窗扇或门扇。闼:小门);吊挂(一种悬挂起来供欣赏的陈列品);吊猴(耍滑,捣蛋)
6.在牌戏中 [用特殊的一张或一组牌] 迫使对手方出牌 。
draw;
接连吊三圈主牌。如:吊主
7.求取 。
seek for;
吊名
8.提取。
draw out;
即于狱中吊出秋公,立时释放。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吊案(提取案卷);吊卷(提取文卷);吊查(提取查阅)
9.通“掉”。落下。
fall;
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上都听得见响! —— 《老残游记》
吊了稍(吊稍。指没了钱,银子用完了);吊下(掉下);吊谎(掉谎。说谎)
形容词
1.哀伤,悲悯。
sad;
中心吊兮。 —— 《诗·桧风·匪风》
吊影(独居无伴,对影自怜)
2.善;良好。
good;
无敢不吊。 —— 《书·费誓》不吊昊天。 —— 《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吊。 —— 《左传·哀公十六年》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 —— 《左传·昭公二六年》
量词
◎中国过去的小铜钱单位,中间有一方孔,正常地可由中央或各省政府发行 。
a string of(cash);
一千文为一吊。
动
1.悬挂。
悬吊、吊颈、上吊。
2.收回、扣留。
他因违规驾驶而被吊销执照。
3.提取。
吊卷。
4.到丧家慰问祭奠。
吊祭、哀吊。
形
◎悬挂的。
吊钟、吊灯、吊桥。
名
◎量词。古代计算钱币的单位。
1.悬挂。
悬吊、垂吊、上吊。
2.悬挂的。∥也作“弔”(陆⃝今不用)。
吊钟、吊桥、吊灯。
3.用绳索绑著物品垂直拉提上去或向下放。
吊钢筋。
4.收回;扣留。
吊销执照。
5.祭奠死者或慰问丧家。也作“弔”(陆⃝今不用)。
吊祭、哀吊。
6.练习;调整。
吊嗓子。
7.摆放(使不易打到)。
吊球。
8.量词。古代用于计算钱币的数量。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为一吊。也作“弔”(陆⃝今不用)。
五吊钱。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7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5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頁,第1字
义《字彙》:字俗弔。
〔吊〕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吊〕字拼音是di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口、巾,五行属火。
〔吊〕字造字法是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 )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是悼念死者。
〔吊〕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iào] ⑴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⑵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⑶ 悬挂⑷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⑸ 提取,收回⑹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卷别卷八上反切多嘯切頁碼第265頁,第17字續丁孫
異體弔
問終也。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从人持弓,會敺禽。
附注按:羅振玉認為字像弓、矢、繳形,本義為隿射之隿。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按語以為羅說「似之」,然而「人字非弓也。徐灝注箋『疑从弟省聲』可備一說,其字之初形朔誼不可深考矣。古讀當與叔同」。
卷别卷十五反切的糶反頁碼第682頁,第6行,第1字述
問終也。古人葬者,厚衣之以薪。從人持弓,敺禽也。弓,葢往復吊問之義。
鍇注臣鍇曰:「弔喪有助,故從人持弓也。」
卷别卷八上反切多嘯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530頁,第1字許惟賢第671頁,第8字
問終也。
段注謂有死䘮而問之也。《襍記》曰:弔者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䘮。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曲禮》。知死者傷。鄭注曰:說者有弔辭曰: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曾子問》。父䘮稱父。母䘮稱母。鄭注云:父使人弔之辭云:某子聞某之䘮。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則若云:宋蕩伯姬聞姜氏之䘮。伯姬使某。如何不淑。此皆問終之辭。淑,善也。如何不善者,欲其善也。故引伸之謂善爲弔。魯莊公使人弔宋大水云:若之何不弔。卽如何不淑也。《左傳》。哀公誄孔子。昊天不弔。先鄭注《周禮》大祝引作昊天不淑。此弔淑通用之徵。應劭,王肅皆訓弔爲善。《粊誓》。無敢不弔。卽無敢不善也。凡《書・大誥、多士、君奭》、《詩・節南山、瞻卬》、《逸周書》祭公解,《左傳》莊十一年襄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昭二十六年哀十六年,《漢書・翟義傳》所云不弔者皆謂不善。《大誥》、《君奭》之弗弔天三字連讀。《多士》之弗弔昊天四字連讀。皆猶《小雅》之不弔昊天。鄭云:不善乎昊天也。葢弔之爲善。今失其傳矣。以上王氏引之說。玉裁按。《辵部》𨑩,至也。凡經文無𨑩。但有弔。弔或訓至。如《天𠈃》傳。弔,至也。《節南山》傳云:弔,至也。箋云:至猶善也。《粊誓》。無敢不弔。鄭云:弔猶善也。至與善義本相近。古非必作𨑩而後訓至也。𨑩者,小篆分別之字。
从人弓。
段注三字今補。會意。多嘯切。二部。
古之葬者厚衣之㠯薪。
段注此偁《易・𣪠辭》。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
故人持弓會𢿛禽也。
段注故字舊作从。今正。《吳越春秋》。陳音謂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飮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按孝子𢿛禽。故人持弓助之。此釋弔从人弓之意也。倉頡造字。當黃帝時。旣易之以棺椁矣。而葬文猶取衣薪。弔文猶依逐肉。反始不忘本也。禮也者,反其所自生。
弓葢往復弔問之義。
段注小徐有此八字。葢別一說也。當有一曰字。《左傳》有相問以弓者。故云然。
𨑩即到字,故訓至。弔讀為的,訓至,即𨑩字,弔起。《方言》有□,即到字,今作倒懸之倒。倒懸,故不見手足也。
訓善者,因與俶音近故也。
訓善者,因與俶音近故也。
甲骨文、金文都像一個人揹著一支帶著繩子的箭的樣子。篆文作從「人」、「弓」,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古人樸實,人死了不埋葬,只用白茅裹起來放在野地而已。孝子不忍心父母死了還被鳥獸啄食,所以拿著彈弓守護,親友也帶弓來協助驅趕禽獸的意思。隸書的形體有了改變,將甲、金、篆中的「人」變成「丨」。楷書與隸書形相近似。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522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670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0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41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21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163頁,第4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990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103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721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7頁,第2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34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749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8209頁【補遺】第1723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9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05頁【崇文】第281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93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638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345頁,第1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七冊,第422頁,第3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784頁,第2字 |
英语:condole, mourn, pity; hang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吊,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428,拼音是(diào),口部,共6画,象形字,上下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