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黽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2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1524頁,第2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527頁,第2字
音《唐韻》:幷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必列切,𡘋音鷩。《說文》:甲蟲。《玉篇》:龜屬,一名神守,一名河伯從事。《𡌨雅》:鼈以眼聽,穹脊連脅,水居陸生。《爾雅翼》:鼈,卵生,形圓,脊穹四周有帬。《易・說卦》:離爲鼈、爲蟹、爲龜,以其骨在外、肉在內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外骨爲龜屬,內骨爲鼈屬,以鼈有肉緣,比龜爲內骨耳。爾雅翼》至「比龜爲內骨耳」應為《爾雅翼》之文。《爾雅翼》:鼈,卵生,形圓,而脊穹四周有帬。在《易》離為鼈、為蟹、為龜,以其骨在外、肉在內也。至《考工記》則以外骨為龜之屬,內骨為鼈之屬,以鼈外有肉緣,比龜為內骨爾。【引自《古今圖書集成》】">㊟《淮南子・說林訓》:鼈無耳,而目不可瞥,精於明也。陸佃曰:鶴影生,鼈思生,鼈伏於淵而卵剖於陵,此以思化也。【又】鼈伏隨日,謂隨日光所轉,朝首東鄕,夕首西鄕。
义又,《爾雅・釋魚》:鼈三足爲能。《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鼈。
义又,納鼈。《本草註》:鼈無足而頭尾不縮者,名曰納鼈。
义又,星名。《史記・天官書》:甸始出於北斗旁㊟〔「甸」字應為「旬」字形誤。本作:旬始出於北斗旁〕,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象伏鼈。
义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鼈縣。
义又,官名。《周禮・天官・𪔀人》:掌取互物。
义又,姓。〈蜀王本紀〉:鼈令尸亡隨江郫,與望帝相見,望帝以爲相而禪國,號曰開明。
义又,木鼈子、番木鼈,𡘋草名。
义又,石鼈。《本草註》:石鼈生海邊。
义又,土鼈,畜象處,象屎所生,斬斷復自合,能續骨。
义又,蕨別名,亦作虌。《爾雅・釋草》:蕨,虌。【郭註】初生,無菜可食㊟〔初生,無葉可食〕,江西謂之虌。《詩・召南》:言采其蕨。【毛傳】蕨,鼈也。其初生時似鼈脚,故名。
音又,叶毘祭切,音備。左思〈蜀都賦〉:白黿命鼈,𤣥獺上祭。
义俗作蟞、鱉。
〔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黽部。
〔鼈〕字拼音是bi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黽。
〔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ē] ⑴ 同“鱉”。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幷列切頁碼第451頁,第2字續丁孫
甲蟲也。从𪓑敝聲。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并列切頁碼第1058頁,第5行,第2字述
甲蟲也。從黽敝聲。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幷列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715頁,第3字許惟賢第1181頁,第5字
甲蟲也。
段注《考工記》注。外骨,龜屬。內骨,蟞屬。按鼈骨較龜稍內耳。實介屬也。故《周易》鼈蟹蠃蚌龜爲一屬。
从黽。敝聲。
段注幷列切。十五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92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4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5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98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34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81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2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5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43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6頁,第4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4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32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107頁【補遺】第1797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5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84頁【崇文】第473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5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3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39頁,第5字 |
英语:a fresh-water turtle, Trionyx sinensis
法语:tortue à carapace molle, Trionychidae, Trionychidae
秦 简 睡虎地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鼈,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F08,拼音是(biē),黽部,共24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