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子的意思




    拼音:zi 声调:zǐ 怎么读子朗读
    总笔画:3 画 部首:子 部
    结构:独体字
    五行:水 造字法:象形字
    五笔:BBBB 仓颉:ND
    郑码:YA 四角:17407
    中文电码:1311 区位码:5551 笔顺:[521] 横撇/横钩、竖钩、横

    子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反义字:

    基本解释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 dàn )。棋~儿。

    与“”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同本义。

    baby; infant;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 —— 《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子,子息。 —— 《广韵》居然生子。 —— 《诗·大雅·生民》子也者,亲之后也。 —— 《礼记·哀公问》子者,父之合也。 —— 《春秋繁露基义》子者,父之阴也。 —— 《汉书·杜钦传》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 —— 《荀子》

    子衣(小儿的胎衣)

    3.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child;

    孀妻弱子。 —— 《列子·汤问》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4.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son;

    无子,有女二人。 —— 唐· 陈玄祐《离魂记》

    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5.子孙。

    descendant;

    6.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 —— 《荀子·正论》

    7.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 石崇《王昭君辞》

    8.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 《诗·邶风·匏有苦叶》

    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9.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literate and officialdom(in feudal China);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 —— 赵彦卫《云麓漫钞》

    10.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man;

    子年少。 —— 晋· 干宝《搜神记》而独不足子所乎。 —— 明· 刘基《卖柑者言》子之说。 ——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子不闻藏书者乎?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1.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master;

    子曰: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子墨子闻之。 —— 《墨子·公输》

    12.地支的第一位。

    the first of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13.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 —— 《尔雅》

    14.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15.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 —— 《仪礼·士丧礼》

    16.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 —— 《西游记》

    子夜

    17.专指女儿。

    daughter;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 《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子媳(女媳)

    18.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honorific title with the surname;

    此三子者。 —— 《战国策·魏策》非郑尹而快孙子。 ——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程氏子以蠹贫。 —— 《聊斋志异·促织》

    19.姓。

    形容词

    1.小。

    small;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 —— 《资治通鉴·唐纪》

    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2.嫩的或易咀嚼的 。

    tender;

    子姜

    3.幼小。

    young;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 曹操《四时食制》

    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4.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

    subsidiary;

    子公司

    动词

    1.通“”( cí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love;

    天迪从子保。 —— 《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子以爱之。 —— 《礼记·缁衣》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 唐· 柳宗元《封建论》

    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2.收养为子。

    adopt as son;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 —— 《史记·卫康叔世家》

    3.结果实。

    bear fruit;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 —— 《齐民要术·种李》注

    4.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serve one’s parents with filial devotion]。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

    副词

    表示限制,相当于“”。

    only;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 —— 《西厢记诸宫调》也子强如你,但衣食。 —— 《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子喝一声,那时唬煞。 ——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连词

    相当于“虽然”。

    though, although;

    老子老呵,犹兀自万夫难敌。 —— 杨梓《敬德不服老》

    有子有(有虽然是有;虽则有)

    代词

    1.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you;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 《论语》

    2.另见 zi。

    助词

    1.构词后缀。

    2.加在名词后。

    房子;车子

    3.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如;胖子;瘦子;垫子。

    4.个别量词后缀。

    5.另见 zǐ。

    1.地支的第一位。

    2.时辰名。约当晚上十一点到一点。

    3.古时指子女,现专指儿子。

    四子二女、父子、独生子。

    4.后代、子孙。

    《荀子•正论》:“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埶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晋•石崇〈王明君辞〉:“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绝子绝孙。

    5.稚幼的鸟兽。

    鹿子、鹤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

    6.植物的果实、种子或动物的卵。

    菜子、鱼子、瓜子、莲子。

    7.对一般人的通称。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小女子、无聊男子。

    8.对男子的美称,多指有学问、道德或地位的人。

    孔子、孟子。

    9.夫妇之间相互的称呼。

    内子、外子。

    10.称辈分小、年纪轻的人。

    《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子弟。

    11.古代图书分类的第三部。包括诸子百家著作、技艺、术数等书籍。

    经、史、子、集。

    12.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公、侯、伯、子、男。

    13.二一四部首之一。

    你。

    《韩非子•难势》:“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 :“子亦知子之贱于王乎?”

    1.幼小的。

    子鸡、子姜、子猪。

    2.和母对称的。

    3.派生的、有所属的。

    照顾、抚爱。

    《礼记•中庸》:“子庶民,来百工也。”唐•柳宗元〈封建论〉:“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

    词尾:(1) 接名词。

    桌子、筷子。(2) 接动词。如:起子、拍子。(3) 接形容词。如:聋子、乱子。(4) 接量词。如:两下子、一档子。

    1.古代指初生的孩子,也指儿女;现专指儿子。

    独生子。

    2.一般人、特定身分或辈分较低的人的称呼。

    学子、小女子、子弟。

    3.〈书〉对有学问、有道德男子的美称。

    孔子、老子、朱子。

    4.〈书〉对别人的尊称。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5.稚幼的动物或卵。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蚕子、鱼子。

    6.〈书〉夫妻之间相互的称呼。

    外子、内子。

    7.地支第一位。参见【地支】。

    8.指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的时段。

    9.植物的种子、果实。也作“”。台⃝也作“”。

    瓜子、莲子。

    10.嫩的;幼小的。

    炸子鸡、葱烧子排。

    11.派生的;附属的。

    子句、子公司、子计划。

    12.小而硬的粒或块。

    棋子(儿)、石头子(儿)。

    13.古代五等爵(公、侯、伯、子、男)之一。

    14.古代图书四部(经、史、子、集)分类之一。

    15.铜子。泛指钱。

    这东西一个子儿也不值。

    16.量词。用于计算束状物。

    一子儿线。

    17.姓。

    18.二一四部首之一。

    1.词的后缀:

    2.附著于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词语之后。

    房子、拍子。

    3.附著于某些量词之后。

    一下子、一阵子、打了三板子、三袋子面粉。

    子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上 部首:子部

    武英殿刻本: 第65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277頁,第1

    標點整理本: 第215頁,第1

    古文: 㜽 、 𢀈𢀉𡐫𣕓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𡘋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吿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女子亦稱子。禮・曲禮》:夫人自稱曰婢子。又,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爾雅・釋歲》: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既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注解

    〔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上,康熙部首是子部

    〔子〕字拼音是,独体字,可拆字为了、一,五行属

    〔子〕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是婴儿。

    〔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ǐ] ⑴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⑵ 植物的果实、种子⑶ 动物的卵⑷ 幼小的,小的⑸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⑹ 与“母”相对⑺ 对人的称呼⑻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⑼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⑽ 用于计时⑾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⑿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⒀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⒁ 姓。

    子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卽里切頁碼489頁,第3

    子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人以爲偁。象形。凡子之屬皆从子。

    鉉注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

    𡿹

    異體

    𡿹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𢀇

    異體𢀈𠙭

    𢀇籒文子囟有髮,臂脛在几上也。

    附注按:甲骨文、金文十二支第一位之「子」和第六位之「巳」、「子某」之「子」分用不混。前者與《說文》籀文形近,像小兒頭上有髮及兩脛之形;後者與小篆形近,上像幼兒頭及兩臂,下像兩足並入襁褓中。或以為二者是一字異體。「子」之本義當是「幼兒」,象形。借為干支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津矣反頁碼1140頁,第2行,第1

    𢀇十一月陽气動,萬物滋入以爲稱。象形也。凡子之屬,皆從子。

    鍇注臣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气所起,人承陽本其初,故以爲稱。《律厤志》曰:『孳萌於子也。』通論詳矣。」

    反切………頁碼1140頁,第4行,第1

    古文從巛,髪也。

    反切………頁碼1140頁,第4行,第2

    籒文子從囟有髪,臂脛在几上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卽里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68頁,第1許惟賢1288頁,第9

    𢀇十一月昜气動。萬物滋。

    段注《律書》。子者,滋也。言萬物滋於下也。《律曆志》曰:孶萌於子。

    人㠯爲偁。

    段注人各本譌入。今正。此與以朋爲朋攩,以韋爲皮韋,以烏爲烏呼,以來爲行來,以西爲東西一例。凡言以爲者,皆許君發明六書叚借之法。子本陽气動萬物滋之偁。萬物莫靈於人。故因叚借以爲人之偁。

    象形。

    段注象物滋生之形。亦象人首與手足之形也。卽里切。一部。

    凡子之屬皆从子。

    古文子。从巛。象髮也。

    段注象髮與𩠐同意。

    籒文子,𦥓有髮,

    段注巛也。

    臂,

    段注北也。

    脛,

    段注人也。

    在几上也。

    段注《木部》曰:牀者,安身之几坐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小徐云,貴人之子,腦已合,尚在襁褓之中,故一足。兒為賤者之子,腦未合,已不在襁褓之中,故見二足。方言「崽」即古文子之形省,𢀇省為崽,子、崽音近。

    籀文作𢀇,因譌作崽。

    白话解释

    子,在十二地支之中,“子”代表十一月,这时阳气发动,万物滋生,人假借“子”作称呼。字形像幼儿的形象。所有与子相关的字,都采用“子”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子”字,字形采用“巛”作边旁,巛,像幼儿的头发。,这是籀文写法的“子”字,头顶有头发,手臂与小腿都放在几案上。

    字形解说

    甲骨文二例,都像嬰兒之形。其第一例,上像其頭,左右像手,中像身,下像兩腳相併,正像嬰兒的樣子;第二例只是頭上多了,像其髮而已,和第一例音、義完全相同。金文、戰國文字、篆文之形和甲文沒什麼差異,僅兩手姿勢表現不同而已。隸書雖承於篆文,卻最像戰國文字。楷書沿於隸書,形變不大。以上諸形,都據具體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70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24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927頁
    4說文校箋第651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583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162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596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22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8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88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625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514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4164頁【補遺】第18135頁
    14通訓定聲第651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92頁【崇文】第5165頁
    16說文句讀第2131頁
    17說文新證第970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610頁,第4字
    19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065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353頁,第1字

    子字的翻译


    英语: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德语:Substantiv-Suffix

    法语:jeune, petit, fils, enfant, personne, graine, le 1er des 12 Rameaux terrestres, (suffixe substantif)​

    子的字源字形


    子(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子(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子(甲骨文·商·子组) 甲骨文 子组

    子(甲骨文·商·圆体类子卜辞) 甲骨文 圆体类子卜辞

    子(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子(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子(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子(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子(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子(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子(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子(甲骨文·商·组类不明) 甲骨文 组类不明

    子(金文·商·商) 金文

    子(金文·商·商或西周早期)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子(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子(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子(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子(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子(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子(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子(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子(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子(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子(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子(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子(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子(金文·战国·战国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中期

    子(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子(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子(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子(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子(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子(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子(简·楚〔战国〕·砖瓦厂) 楚〔战国〕 砖瓦厂

    子(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子(简·楚〔战国〕·天星观) 楚〔战国〕 天星观

    子(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子(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子(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子(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子(简·楚〔战国〕·) 楚〔战国〕

    子(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子(简·秦·放马滩) 放马滩

    子(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子(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子(简·秦·龙岗) 龙岗

    子(简·秦·关沮) 关沮

    子(简·秦·里耶) 里耶

    子(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子(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子(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子(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子(传抄·魏·春秋僖公石经) 传抄 春秋僖公石经

    子(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子(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子(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子(传抄·宋·隶释 隶续) 传抄 隶释 隶续

    子(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子(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子(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子(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子(传抄·宋·古文砖) 传抄 古文砖

    子(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子(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