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崖岸;山或高地的边。
②山峰。
③石窟;洞穴。
④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
⑤高峻;险要。
⑥峻廊(古建筑学名词)。
⑦〔巖巖〕①积石貌。②高大;高耸。
⑧古地名“傅巖”的简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相传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为奴隶时曾在此从事版筑,后世常用来指贤者隐遁之处。
名词
1.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義:高峻的山崖。
2.同本義。
cliff;
嵌巖竇穴。 —— 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高巖峭壁。 —— 宋· 沈括《夢溪筆談》植土龕巖。
巖電(山崖間的閃電);巖阿(山崖旁邊凹下的地方);巖徼(山崖邊遠的地方);巖下(山崖之下);巖飾(巖壁上的雕飾)
3.山峯。
peak;
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 《楚辭》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4.高山。
mountain;
千巖盛阻積,萬壑勢回縈。 —— 鮑照《登廬山詩》
巖岫(山崖峯巒);巖隈(深山曲折處)
5.石穴,石窟 。
grotto;
巖棲(居住在巖穴中。指隱居);巖穴隱相(隱居在深山野林裏的高人);巖房(石房);巖窟(山洞)
6.高出水面較大而高聳的石頭。
tall rock;
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巖。 ——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形容词
◎高險。
high and dangerous;
保其巖阻。 —— 《三國志·諸葛亮傳》
巖邑(險要的城邑);巖牆(高而危險的牆)
名
1.高峻的山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安丰双目烂烂如岩下电。”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2.洞穴、山洞。
《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形
1.高峻。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2.险要。
《左传•隐公元年》:“制,岩邑也。”
1.巨石叠磊形成的山峰或山崖。
山岩、千岩万壑、重岩叠嶂。
2.〈书〉洞穴。
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3.〈书〉高峻险要的。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孟子‧尽心上》)。
4.台⃝姓。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7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323頁,第7字
標點整理本: 第263頁,第5字
音《唐韻》:五銜切;《集韻》:魚銜切;《韻會》:疑銜切;《正韻》:魚咸切,𡘋音嵒。《說文》:岸也。从山,嚴聲。《增韻》:石窟曰巖,深通曰洞。
义一曰險也。《左傳・隱元年》:制,巖邑也。《公羊傳・僖三十二年》:殽之嶔巖,文王所避風雨處。
义又,嶃巖,高峻貌。司馬相如〈上林賦〉:嶄巖嵾嵳。
义又,巖廊,殿廡也。漢武帝〈策賢良制〉:虞舜之時,遊於巖廊之上。
义又,地名。《書・說命》:說築傅巖之野。【傳】傅巖,在虞虢之閒。
音又,《集韻》:魚杴切;《韻會》:疑杴切,𡘋音嚴 —— 巖巖,高貌。《詩・魯頌》:泰山巖巖,魯邦所詹。
音又,《正字通》本作[⿸屵𣪏],亦作[⿳山吅𠪔],通作嵒、碞。〇【按】巖與嵒同。《說文》:嵒,五咸切,山巖也;巖,五緘切,岸也 —— 同字分訓,巖專訓岸,𡘋非
〔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巖〕字拼音是yá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山、嚴。
〔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山,嚴聲。「巖」爲會意字。本义是高峻的山崖。
〔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án] ⑴ 崖岸;山或高地的边。⑵ 山峰。⑶ 石窟;洞穴。⑷ 岩石,构成地壳的石头。⑸ 高峻;险要。⑹ 峻廊(古建筑学名词)。⑺ 〔巖巖〕①积石貌。②高大;高耸。⑻ 古地名“傅巖”的简称。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相传商王武丁的大臣傅说为奴隶时曾在此从事版筑,后世常用来指贤者隐遁之处。
卷别卷九下反切五緘切頁碼第306頁,第22字續丁孫
異體巗
岸也。从山𡃫聲。
卷别卷十八反切語醃反頁碼第762頁,第7行,第2字述
岸也。從山嚴聲。
鍇注臣鍇曰:「古言巖廊者,殿㫄高廡也。」
卷别卷九下反切五緘切古音第八部頁碼第1760頁,第1字許惟賢第770頁,第2字
厓也。
段注各本作岸也。今依《太平御覽》所引正。《厂部》曰:厓者,山邊也。厓亦謂之巖。故厂下云:山石之厓巖。人可居也。戰國䇿。巖下有貫珠者。《漢書》。遊於巖廊之上。皆謂殿下小屋。如厓巖之下可居也。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其上曰巖廊。其下曰巖下。
从山。
段注《山部》之巖,主謂山厓。《石部》之礹,主謂積石。
𡃫聲。
段注五緘切。八部。按此篆之上舊有峯篆。乃大徐所增。古衹用夆。夆,啎也。
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從山、嚴聲的「巖」字,《說文》解釋作:「岸也。从山、嚴聲。」隸書、楷書結構相同。在六書中屬於形聲。俗體簡化作「岩」,表示巨石堆疊而成的山峰或山崖。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04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63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58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90頁,第5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67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19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256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545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94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38頁,第2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79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139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9178頁【補遺】第1739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55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791頁【崇文】第316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25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八冊,第227頁,第5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878頁,第12字 |
英语:cliff, precipice; cave, grotto
德语:Felsen, Fels (S, Geol), Felsvorsprung, Kliff (S, Geol), Yan (Eig, Fam)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巖,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5DD6,拼音是(yán),山部,共22画,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