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求的意思




    拼音:qiu 声调:qiú 怎么读求朗读
    总笔画:7 画 部首:一 部
    结构:独体字
    五行:火 造字法:象形字
    五笔:FIYI 86 、 GIYI 98 仓颉:IJE
    郑码:DVS 四角:43909
    中文电码:3061 区位码:3983 笔顺:[1241344] 横、竖钩、点、提、撇、捺、点

    求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反义字:

    基本解释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需要。需~。供过于~。

    详细解释


    名词

    1.《说文》以“”为“”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本是“裘衣”的“”。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的古字。皮衣。

    fur coat;

    乐正求。 —— 《汉书》

    3.姓。

    动词

    1.请求;干请;乞助。

    ask; beg; request;

    求,乞也。 —— 《增韵》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 《史记·屈原列传》求救于齐。 —— 《战国策·赵策》有求于我也。 —— 《战国策·齐策》求其能千里也。求救于孙将军。 —— 《资治通鉴》

    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2.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strive for; seek;

    求,索也。 —— 《玉篇》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孟子·告子上》入水求之。 —— 《吕氏春秋·察今》求剑若此。求人可使报秦者。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不求闻达。 —— 诸葛亮《出师表》求利以污其行。 —— 《后汉书·列女传》求钱之民。 —— 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以求钱也。以求重价。求太监后。 —— 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3.索取。

    ask for; demand;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 —— 《左传·桓公十六年》以城求璧。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空言求璧。就吾求寒衣。 —— 《资治通鉴·唐纪》忽啼求之。 —— 宋· 王安石《伤仲永》

    4.探索。

    explore;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 《孟子·公孙丑上》求思之深。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求古仁人之心。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责备,责求。

    blame;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论语·卫灵公》

    6.选择 。

    select;

    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7.招来。

    solicit;

    求善良。 —— 《礼记·学记》

    8.贪求;贪婪。

    greedy for;

    不忮不求。 —— 《诗·邶风·雄雉》

    9.通“”。聚合。

    gather;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 —— 《诗·小雅·桑扈》

    10.通“”。贿赂。

    bribe;

    阜其财求。 —— 《国语·周语上》

    1.找寻、探索、设法得到。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寻求、探求、实事求是、缘木求鱼。

    2.恳托、乞助。

    《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下•华佗传》:“又有疾者,诣佗求疗。”

    求助、恳求、乞求、祈求、请求。

    3.要求。

    《论语•微子》:“无求备于一人。”《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苛求、求全责备。

    4.贪图。

    《论语•子罕》:“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唐•徐夤〈润屋〉诗:“润屋丰家莫妄求,眼看多是与身雠。”

    5.招引。

    《易经•乾卦•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孟子•公孙丑上》:“今国家间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

    姓。如汉代有求仲。

    1.想办法得到;探求。

    追求、求学、刻舟求剑、求同存异。

    2.恳请;拜托。

    求教、哀求、求他去一趟。

    3.要求。

    苛求、精益求精。

    4.需要;需求。

    供不应求。

    5.姓。

    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4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604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552頁,第3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𡘋音裘。說文》:索也。增韻》:覓也、乞也。易・乾卦》:同氣相求。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 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叶疆於切,音渠。𨻰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注解

    〔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求〕字拼音是qiú,独体字,五行属

    〔求〕字造字法是《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是皮衣。

    〔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qiú] ⑴ 设法得到⑵ 恳请,乞助⑶ 需要

    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巨鳩切頁碼275頁,第4

    𧚍

    異體

    𧚍皮衣也。从衣求聲。一曰象形,與衰同意。凡裘之屬皆从𧚍

    求古文省衣。

    附注徐鍇《繫傳》本作「古文求,此與裘意同」。按:古以獸皮為衣。甲骨文像衣裘,毛在外。金文子象形字加聲符「又」字為其聲,再省形從衣,變為形聲字。後又更「又」從「求」。小篆本此形。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多足蟲,即𧒔、蛷的本字。《說文》以『求』為『裘』的古文,象皮裘。不可從。」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虔柔反頁碼704頁,第6行,第1

    求皮衣也。從衣求聲。一曰象形,與衰同。凡裘之屬,皆從裘。

    鍇注臣鍇曰:「裘以獸皮毛作之,以助女工也。」

    反切………頁碼704頁,第7行,第1

    古文求。此與裘意同。

    鍇注臣鍇曰:「古象衣求形,後則加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巨鳩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589頁,第1許惟賢696頁,第5

    求皮衣也。从衣。象形。

    段注各本作从衣求聲,一曰象形。淺人𡚶增之也。裘之制毛在外。故象毛文。

    與衰同意。

    段注皆从衣而象其形也。巨鳩切。古音在一部。

    𧚍之屬皆从𧚍

    古文𧚍

    段注此本古文裘字。後加衣爲裘。而求專爲干請之用。亦猶加艸爲蓑。而衰爲等差之用也。求之加衣。葢不待小篆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衣裳之裘與求索之求,古皆作求。其實當作逑。

    白话解释

    裘,皮衣。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求”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裘”字象形,造字思路与“衰”相同。所有与裘相关的 字,都采用“裘”作边旁。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省去了“衣”。

    字形解说

    甲骨文之,像毛茸茸的皮毛,屬合體象形。金文第一例,承自甲文之形,在衣中多了個「」,應是它的飾文;第二例,從衣、求聲。從衣以示為衣服,聲以表音,而本像毛衣之形,所以在此不僅表聲,兼示其義。戰國文字第一例,承自金文第二例,顯而易見,第二例則已隸化。篆文作,形體最為清楚。其從衣為形,以表衣服之義,而求聲則表音,兼示其義。字經隸書,體變作,稍失其形。楷書之形,則綜合隸書二形以定體。自金文第二例以下,除卻《說文》古文,都由衣為形,以兼義的求為聲,所以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古文純像毛衣之形,屬象形。

    裘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42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693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27頁
    4說文校箋第353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334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206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206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22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78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15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345頁,第15字
    12說文注箋第2863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8483頁【補遺】第17268頁
    14通訓定聲第787頁,第2字
    15通訓定聲第966頁,第2字
    16說文義證第728頁【崇文】第2909頁
    17說文句讀第1137頁
    18說文新證第668頁,第1字
    19章授筆記第353頁,第9字
    20古字詁林第七冊,第625頁,第4字
    21古字釋要第808頁,第5字

    求字的翻译


    英语: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德语:bitten für, fragen für, suchen, verlangen nach (Adj)

    法语:demander, implorer, supplier, rechercher

    求的字源字形


    求(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求(甲骨文·商·妇女卜辞) 甲骨文 妇女卜辞

    求(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求(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求(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求(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求(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求(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求(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求(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求(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求(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求(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求(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求(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求(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求(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求(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求(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求(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求(简·秦·关沮) 关沮

    求(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求(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求(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求(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求(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求(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求(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求(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