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吃饱。
②满足。~足(多指私欲)。
动词
1.形声。从食,厌声。本义:吃饱。
2.同本义。
be satiated;
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返)。 —— 《孟子》
餍饫(饱食。也作厌饫);餍饱(吃饱);餍足(吃饱,饱足;满足)
3.使满足。
satisfy;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 《孟子》
餍服(使人完全信服);餍见(饱见,多见);餍禄(享受厚禄)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14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26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22頁,第19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豔切,音厭。《玉篇》:飽也、足也。《左傳・襄十六年》:以險徼幸者,其求無饜。《孟子》:饜酒肉而後反。
音又,通作厭。《書・洛誥》:萬年厭于乃德。【註】厭,飫也。【釋文】厭,於豔反,徐於廉反。
音又,《廣韻》:一鹽切;《集韻》:於鹽切;《正韻》:衣炎切,𡘋音懕 —— 義同。
音吳棫《韻補》:《左傳・序》饜而飫之,《孟子》饜酒肉,或作𤞣。《書・洛誥》註飽也,亦作懕,通作厭。《周禮・大司徒》〔註〕厭服于十二敎,疏云謂厭飫服行。又,〈賈山傳〉好善無饜㊟〔《漢書・賈山傳》求善無饜〕,無音。《孟子》不奪不饜,《左傳》貪惏無饜,有平、去二音。舊韻𤞣、饜、厭三字訓解不同,許於經傳有明音,卽依本音;如無明音,卽平、仄聲通使。毛氏曰:三字訓解不同,謂厭斁、厭禳、厭服、厭厭之類,當隨出處。若訓飽足者,平、去聲三字𡘋同,其閒字音獨異,如《孟子》不奪不饜有二音,至饜酒肉、饜足乃獨去音,皆合通押。按,本韻三字各出,如厭之爲斁,饜之爲飫,猶曰不同;如𤞣字直是省文,各出誤矣。互詳厭字註。
〔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饜〕字拼音是yà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厭、食。
〔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àn] ⑴ 见“餍”。
英语:be satiated, eat one's full
法语:sasiété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餍,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894,拼音是(yàn),厂部,共15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