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阜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40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53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42頁,第11字
古文: 𨸬 、 軙 、 敶
音《唐韻》:直珍切;《集韻》、《韻會》、《正韻》:池鄰切,𡘋音塵。《玉篇》:列也、布也。《書・咸有一德》:乃陳戒于德。《詩・小雅》:陳饋八簋。
义又,《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陳。【註】下陳,猶後列也。
义又,《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陳,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义又,久也。《書・盤庚》:失于政,陳于兹。【傳】今既失政,而陳久於此而不徙。【疏】〈釋詁〉云:塵,久也。孫炎曰:陳居之久,久則生塵矣;古者陳、塵同「也」,故陳爲久之義。
义又,《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陳。【註】陳謂言其過於外也。
义又,《廣韻》:衆也。
义又,《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陳列之處也。《詩・小雅》:彼何人斯,胡逝我陳。【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义又,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陳,楚滅陳爲縣,漢爲淮陽國,隋爲陳州。
义又,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义又,《玉篇》或作𢽬、塵。
音又,《廣韻》、《集韻》𡘋直刃切 —— 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音又,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陳;水深難涉,使我不前。《黃庭經》:火兵符圖備靈關,前昂後𤰞高下陳。關音涓。
〔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阜部。
〔陳〕字拼音是ché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東。
〔陳〕字造字法是形聲。从阜,从木,申聲。本义是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時陳國國都,在今河南省淮陽縣。引申爲姓氏。
〔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én] ⑴ 陳列;排列。《廣雅•釋詁一》:“陳,列也。”《玉篇•阜部》:“陳,布也。”⑵ 行列。《文選。張衡〈東京賦〉》:“總輕武於後陳,奏嚴鼓之嘈囐。”⑶ 向上述說。如:陳述;詳陳。《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⑷ 公布;顯示。《國語•齊語》:“相示以巧,相陳以功。”⑸ 施展;施用。《商君書•禁使》:“得勢之至,不參官而潔,陳數而物當。”⑹ 堂下至院門的通道。《爾雅•釋宫》:“堂途謂之陳。”⑺ 久;陳舊。《廣韻•真韻》:“陳,故也。”⑻ 眾。《廣韻•真韻》:“陳,衆也。”⑼ 通“田”。田野。《墨子•號令》:“各立其表,城上應之,候出越陳表。”⑽ 古國名。在今河南省東部和安徽省北部一帶。《説文•冒部》:“陳,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⑾ 古州名。北周改信州置,治所在秣陵县(今河南省沈丘县南)。隋移治宛丘县(今河南省淮阳县)。⑿ 朝代名。南朝之一。西元557年陳霸先代梁稱帝,國號陳,建都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元589年為隋所滅。⒀ 姓。《廣韻•真韻》:“陳,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為氏。”㈡ [zhèn] ⑴ 軍隊行列。後作“陣”。《廣韻•震韻》:“陳,列也。”《正字通•阜部》:“陳,軍伍行列也。”⑵ 陣法,部隊作戰時的戰鬥隊形。後作“陣”。《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𨼤,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Unihan编码U+28F24,拼音是(chén),阝部,共14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