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②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③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④消息,传闻。~传( chuán )(传闻)。闻~而动。
⑤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⑥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⑦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⑧姓。
◎古同“讽”,讽刺。
名词
1.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2.同本义。
wind;
風,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 —— 《说文》立春条风。 —— 《易·通卦验》东北条风。 —— 《广雅·释天》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 —— 《淮南子·天文》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 —— 《史记·律书》今日不鳳(風)? —— 《殷虚文字甲编》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大风起兮云飞扬。 —— 刘邦《大风歌》山雨欲来风满楼。 —— 许浑《咸阳城东楼》
狂风(猛烈的风);风信(风的大小及风向);风团(旋风。比喻飞快);风吹日炙(风吹日晒);风雹(刮风下雹);风潦(风灾和水灾);风霰(风雪)
3.风俗;风气。
general mood; custom;
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 《资治通鉴》奸党散落,风俗大改。 ——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故为之说,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移风易俗。 —— 《荀子·乐论》
风美(风俗淳美);风纯(风俗纯朴);风沦(风俗沦落败坏);风习(风俗习惯);风浮(风俗浮薄)
4.风范,气度,韵致。
demeanour;
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风局(风范,器宇);风表(风范仪表);风则(风范);风裁(风采,气度);风期(气度,襟怀);风节(气度情操)
5.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 。
manner; style;
风神(指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气韵);风徽(文章的风格、气韵)
6.风声,消息。
news; information;
但有知风来报的赏钱百两。 —— 《二刻拍案惊奇》
风警(风声很紧);风汛(风声;消息);风音(风声);风路(风声,线索);闻风而动。
7.“诗经”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
ballad;
风有采蘩采苹。 —— 《左传·隐公三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 《左传·成公九年》
风赋(指“诗”六义中的风和赋);风人屺岵(诗人的悲凉伤感)
8.男女间的情爱。
love;
他如今大了,渐知风月,便看上了秦钟人物风流。 —— 《红楼梦》
风月(指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常新(指情爱永久不断);风月子弟(沉湎于风月场的子弟)
9.风纪,教化 。
conduct and discipline;
风惠(教化恩泽);风驰(形容德化广布);风爱(风泽德化);风调(指教化清和);风略(风纪和方略);风政(教化政治)
10.威势,气势 。
power;
风扫(形容势力猛烈有如狂风席卷一般);风樯阵马(乘风之船,破阵之马。比喻气势雄厚)
11.六淫之一。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病”。
epilepsy;
风眩(癫痫);风痴(疯癫痴呆)
12.姓。
动词
1.刮风;起风。
blow;
风则袭裘,雨则御盖。 —— 宋· 苏轼《教战守》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 清· 袁枚《祭妹文》
2.借风力吹[干;散] 。
put out to dry; winnow;
风干(由风吹干);风鸡(借风力吹干的鸡)
3.走逸。
escape;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左传·僖公四年》库莫奚国有马百匹因风入境。 —— 《北魏书》
4.嬉戏。
play;
众人忧得你苦,你却在这里风!快上山去! —— 《水浒全传》
形容词
1.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 。
unground;
风谣(民歌,民谣);风言(流言,无根据的话)
2.放荡 。
dissolute;
风魔(放浪,轻狂;疯子);风流博浪(风流放荡)
3.通“疯”。癫狂。
mad; insane;
奈何以国家科第放此风汉及第耶? —— 《玉泉子·真录》你原来是个风和尚。 —— 《西游记》
风发(发疯);风病(精神病);风涎(患风疾的病根);风欠(疯狂);风风势势(举动不正常,易冲动)
4.〈副〉 通“凡”( fán )。大凡,大概。
in most cases; about;
愿先生之言其风也。 —— 《庄子·天地》
5.另见 fěng;fèng。
动词
1.讽刺;委婉劝告。通“讽”。
mock; ridicule; satire; advise in mild tone;
而王与任王后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李太后内有淫行,亦已。 —— 《史记·梁孝王世家》故布衣皆得风议,何况公卿之史乎? —— 《盐铁论》蚡乃微言太后风上。 —— 《汉书·田蚡传》
风规(讽刺规劝);风谏(婉言劝谏。即讽谏);风谕(讽告,婉言开导)
2.另见 fēng;fèng。
动词
1.吹拂 。
blow;
春风风人。
2.比喻感化。
reform a misguided person through persuasion, etc.;
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 《史记·平准书》
风民(感化、教化人民)
3.另见 fēng;fěng。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7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1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05頁,第13字
古文: 𠙊 、 𠙈 、 凬 、 飌 、 檒
音《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𡘋音楓 —— 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秦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义又,《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义又,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义又,《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又,〈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义又,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义又,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义又,《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放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义又,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义又,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义又,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义又,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义又,《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鳥於竿上,名相風。又,《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义又,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义又,姓。黃帝臣風后。又,風胡。見《越絕書》。
义又,《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音又,《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音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音又,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音又,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音又,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又,〈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陳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二十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
音《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風部。
〔風〕字是多音字,拼音是fēng、fěng,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虫、!、𠘨、䖝。
〔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ēng] ⑴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上常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説文•風部》:“風,八風也。”《廣雅•釋言》:“風,氣也。”錢大昭疏義:“風氣者,《莊子》云:‘大塊噫氣,其名為風。’”《六書故•動物四》:“天地八方之气吹嘘鼓動者命之曰風《詩•鄭風•蘀兮》:“蘀兮蘀兮,風其吹女。”《説苑•敬慎》:“樹欲静乎風不定,子欲養乎親不待。⑵ 教化。《廣韻•東韻》:“風,教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王者之聲教也。”《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予一人以寧。”孔傳:“世代民易,頑者漸化。”《戰國策•秦策一》:“山東之國,從風而服。”《鹽鐵論•非鞅》:“諸侯斂袵,西面而向風。”⑶ 风俗;风气。《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風俗也。”如:移风易俗。《吕氏春秋•音初》:“是故聞其聲而知其風,察其風而知其志。”高誘注:“風,風俗。”宋方勺《青溪寇軌》:“在外監司牧守亦皆貪鄙成風,不以地方為意,東南之民苦於剥削久矣。”《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一回:“所以作出傷風敗化的事來。”⑷ 《诗》六义之一。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的一种,即《国风》中收集的民俗歌谣。《毛詩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宋朱熹《詩集傳•國風一》:“風者,民俗歌謡之詩也。”泛指民歌;民谣。《吕氏春秋•音初》:“實始作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風焉,以為《周南》、《召南》。”髙誘注:“取塗山氏女南音為樂歌。”《漢書•藝文志》:“自孝武立樂府而釆歌謡,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⑸ 声音。《廣雅•釋言》:“風,聲也。”《管子•輕重己》:“吹壎箎之風,鑿動金石之音。”按:清俞樾《羣經平議•大戴禮記二》:“《管子》‘吹壎箎之風’,猶言壎箎之聲也。”《文選•王僧達〈祭顔光禄文〉》:“逸翮獨翔,孤風絶侣。”李善注引《廣雅》:“風,聲也。”⑹ 作风;风度。《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晋潘岳《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魏書•杜銓傳》:“銓學涉有長者風,興盧玄、高允等同被徵為中書博士。”⑺ 收釆。《國語•晋語六》:“風聽腫言於市,辨袄祥於謡,考百事於朝,問謗譽於路,有邪而正之,盡戒之術也。”韋昭注:“風,釆也。”⑻ 风声,消息。《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顧大嫂道:‘伯伯,你的樂阿舅透風與我們了。’”《儒林外史》第五回:“知縣大驚,細細在衙門裏追問,才曉得是門子透風。”《紅樓夢》第一百一十九回:“不知誰露了風了。”又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紅樓夢》第八十三回:“方才風聞宫裏頭傳了一個太醫院御醫、兩個吏目去看病。”⑼ 风波;事端。清宣樊子《檀香山華入受虐記》:“那驗病的西醫要想遇事生風,拍那商家的馬屁。”⑽ 落。《吕氏春秋•審時》:“其米多沃,而食之彊,如此者不風。”高誘注:“風,落也。”许维遹集釋:“《詩•北山》鄭箋:‘風,放也。’風放雙聲,放落義近。此展轉相訓。”⑾ 兽类雌雄相诱。《廣雅•釋言》:“風,放也。”《字彙•風部》:“牛馬牝牡相誘曰風。”《書•費誓》:“馬牛其風,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穎達疏:“僖四年《左傳》云:‘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又走逸。《玉篇風部》:“風,散也。”《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佚也。”《字彙•風部》:“風,風佚,牛馬見風則走,牛喜順風,馬喜逆風。”《魏書•崔挺傳》:“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敬邕悉令送還,於是夷人感附。”⑿ 中医术语。➊“六淫”之一。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并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左傳•昭公元年》:“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素問•風論》:“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儒林外史》第十一回:“看過了脈,改用一個丸劑的方子,加入幾味祛風的藥。” ➋病理性证候的一个类型,其特点是病势急骤、多变。临床常见的有中风(脑血管意外)、肠风、痛风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强直皆屬於風。”《正字通•風部》:“風,四肢徧枯曰風。”唐李白《為吴王謝責赴行在遲滯表》:“然臣年過耳順,風瘵日加。”⒀ 羽。《廣雅•釋器》:“風,羽也。”⒁ 众。《廣雅•釋詁三》:“風,衆也。”錢大昭疏義:“風者,疑‘凡’之譌,故有‘衆’訓。”⒂ 颠狂病,也指颠狂。后作“瘋”。《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又狂疾。”《正字通•風部》:“風,今俗狂疾曰風。别作瘋。”《宋書•逸民•吴若傳》:“吴郎風耶?何忽如此。”元喬吉《杜牧之詩酒揚州夢》第一折:“這風子在豫章時,張尚之家曾見來。”《西遊記》第三十二回:“你原來是個風和尚。”⒃ 嬉戏。《水滸全傳》第七十四回:“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明王錂《春蕪記•瞥見》:“啐,這癡丫頭又來風了。”⒄ 姓。《集韻•東韻》:“風,姓。”《通志略•氏族略三》:“風氏,姓也。伏羲氏之姓。任、宿、須句、顓臾四國皆風姓。古之時亦有以為氏者,黄帝之臣風后是也。”㈡ [fěng] ⑴ 通“諷”。➊讽谏;劝告。《廣雅•釋詁三》:“風,告也。”王念孫疏證:“諷,與風通。”《集韻•送韻》:“諷,諫刺。或作風。”《篇海類編•天文類•風部》:“風,微加曉告也。”《詩•小雅•北山》:“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陸德明釋文:“風,音諷。”《史記•梁孝王世家》:“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聊齋志異•俠女》:“明日當往拜其母,便風以意。” ➋讽诵。《集韻•送韻》:“諷,《説文》:‘誦也。’或作風。”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熟讀《楚詞》,朝夕風詠,以為之本。”清戴名世《程偕柳淮南遊草序》:“摹情綴景,婉麗可風。”㈢ [fèng] ⑴ (风)吹。《廣雅•釋言》:“風,吹也。”《孟子•公孫丑下》:“有寒疾不可以風。”《説苑•貴德》:“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入。”宋蘇軾《與孫叔静》:“屬飲藥汗後不可以風,未即詣謝,又枉使旌。”又乘凉。民国25年修《牟平縣志•方言》:“納凉曰風。”《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何晏集解:“包曰:‘風涼於舞雩之下。’”唐權德輿《司徒岐國公杜城郊居記》:“濯于潺湲風于碧鮮。“⑵ 教育;感化。《古今韻會舉要•東韻》:“風,上行下傚謂之風。”《詩•周南•關雎序》:“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漢書•武帝紀》:“導民以禮,風之以樂。”顔師古注:“風,教也。”唐李白《虞城縣令李公去思頌碑》:“革其俗而風之,漁其人而涵之。”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方戎切頁碼第449頁,第1字續丁孫
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凡風之屬皆从風。
異體凬
古文風。
附注按:甲骨文以「凡」或以「鳳」為「風」。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方戎切頁碼第1056頁,第2行,第1字述
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從虫凡聲。凡風之屬皆從風。
反切………頁碼第1056頁,第4行,第1字述
古文風。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孚音切、方戎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706頁,第1字許惟賢第1177頁,第3字
八風也。東方曰朙庶風。東南曰淸朙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𨵵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
段注《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鄭曰:八風從律,應節至也。《左氏傳》。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服注。八卦之風也。乾音石其風不周。坎音革,其風廣莫。艮音匏,其風融。震音竹,其風明庶。巽音木,其風淸明。離音絲,其風景。坤音土,其風涼。兌音金,其風閶𨵵。《易通卦驗》曰:立春,調風至。春分,明庶風至。立夏,淸明風至。夏至,景風至。立秋,涼風至。秋分,閶𨵵風至。立冬,不周風至。冬至,廣莫風至。《白虎通》調風作條風。條者,生也。明庶者,迎眾也。淸明者,芒也。景者,大也。言陽氣長養也。涼,寒也。陰氣行也。閶𨵵者,咸收藏也。不周者,不交也。言陰陽未合化矣。廣莫者,大莫也。開陽氣也。按調風,條風,融風,一也。八卦,八節,八方,一也。通卦驗始於調風,許終於融風者,許依易八卦之次終於艮也。艮者,萬物之所以成終而成始也。風之用大矣。故凡無形而致者皆曰風。《詩・序》曰:風風也。敎也。風以動之。敎以化之。劉熈曰:風,氾也。放也。
从虫。凡聲。
段注凡古音扶音切。風古音孚音切。在七部。今音方戎切。
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匕。
段注依《韵會》此十字在从虫凡聲之下。此說从虫之意也。《大戴禮》、《淮南書》皆曰:二九十八。八主風。風主蟲。故蟲八日化也。謂風之大數盡於八。故蟲八日而化。故風之字从虫。
凡風之屬皆从風。
古文風。
风,八方的风。東方的风叫“明庶风”,东南的风叫“清明风”,南方的风叫“景风”,西南的风叫“涼风”,西方的叫“闾阖风”,西北的风叫“不周风”,北方的叫“广漠风”,东北的叫“融风”。风动虫生。所以说虫生八日而化。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凡”是声旁。所有与风相关的字,都采用“风”作边旁。
甲骨文之風,借表義。像盤子之形,據實象造字,屬象形,和風沒關係,只是借其音而已。第二例是鳳字,而鳳本是鳥名,所從之也是用來表音的。因此,甲文二例,各有自己的音、義,而用、作「風」解,純是無本字之假借。戰國文字改作,由和虫構形。隸定作「凡」,隸定作「虫」,是篆文的前身。二字相合成「風」,以示風動蟲生之義。即風一吹來,宇宙的生物就生長了。這是就風的功用來說的,實即流動的氣流。字經隸書,形變作,楷書沿之而定體,也就不易瞭解其初形了。風和凡有聲音關係,構形應是從虫、凡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89頁,第1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45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5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97頁,第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33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75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13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63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36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55頁,第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73頁,第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721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3075頁【補遺】第1796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98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79頁【崇文】第471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51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898頁,第2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98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36頁,第1字 |
英语: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德语:Wind (Met), Radikal Nr. 182 = Wind (Sprachw)
法语:vent, rumeur, usage, 182e radical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三体阴符经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风,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154,多音字,拼音是(fēng 或 fěng),风部,共4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