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
②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
③曲解﹑歪曲。《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
④冤屈。《禮記•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
⑤擾亂。《易經•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⑥削弱。《漢書•卷一•;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名
◎船桨。
五代十国后蜀•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词:“画舸停桡,槿花林外竹横桥。”
动
1.弯曲。
《列子•汤问》:“汨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桡。”《新唐书•卷一三二•吴兢传》:“桡直就曲,斲方为刓。”
2.曲解、歪曲。
《汉书•卷九○•酷吏传•周阳由传》:“所爱者,桡法活之,所憎者,曲法灭之。”
3.冤屈。
《礼记•月令》:“斩杀必当,毋或枉桡。”《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 上已桡功臣。”
4.扰乱。
《易经•说卦》:“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桡万物者莫疾乎风。”
5.削弱。
《汉书•卷一•高帝纪》:“项羽数侵夺汉甬道,汉军乏食,与郦食其谋桡楚权。”
1.树木枝干弯曲。
2.〈书〉弯曲;使弯曲。
唯辕直且无桡也(《周礼‧考工记‧辀人》)、神农之桡木为耒,教民耕耨(汉‧王充《论衡‧感虚》)。
3.〈书〉冤枉;委屈。
斩杀必当,毋或枉桡(《礼记‧月令》)。
4.〈书〉扰乱;搅乱。
桡万物者,莫疾乎风(《易经‧说卦》)。
5.〈书〉削弱。
尧南桡交趾,北怀幽都(《尸子‧卷下》)。
6.〈书〉屈从;屈服。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荣辱》)。
7.〈书〉干预;冒犯。
宦官桡权,制之不得其术(《新唐书‧卷八‧穆宗等纪赞》)。
8.〈书〉顾望。古代军法术语。
廷尉当恢逗桡,当斩(《史记‧卷一○八‧韩长孺列传》)。
1.〈书〉船桨。
画舸停桡,槿花林外竹横桥(五代后蜀‧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词)、夜深池上兰歇桡,断续歌声彻太微(唐‧曹唐〈汉武帝思李夫人诗〉)。
2.〈书〉小船。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16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552頁,第25字
標點整理本: 第498頁,第25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女敎切,音鬧。《說文》:曲木。《周禮・冬官・考工記》:其覆車也,轅直且無橈也。
义又,枉也。《禮・月令》:命有司申嚴百𠛬,毋或枉橈。
义又,弱也。《易・大過》:棟橈凶。《前漢・高帝紀》: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义又,散也。《易・說卦傳》:橈萬物者,莫疾乎風。
义又,摧折也。《左傳・成二年》:畏君之震,師徒橈敗。
义又,層橈,屋飾也。《淮南子・本經訓》:夭矯曾橈。
义又,柔橈,骨體耎弱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柔橈嫚嫚,嫵媚纖弱。揚子《方言》:自關而西,凡物小謂之孅橈。
音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女巧切,音橈 —— 亂也。
音又,《集韻》:爾紹切,音獶 —— 亦曲木。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𡘋如招切,音饒 —— 楫也。《博雅》:楫謂之橈。《後漢・岑彭傳》:𧚌直進,樓船冒突,露橈數千艘。【註】露橈,露楫在外,人在船中。
音又,《集韻》:尼交切,音鐃 —— 曲也。
〔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橈〕字是多音字,拼音是ráo、ná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堯。
〔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náo] ⑴ 船槳。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南鄉子•;畫舸停橈詞》:“畫舸停橈,槿花林外竹橫橋。”⑵ 彎曲。《列子•湯問》:“汨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橈。”《新唐書•;卷一三二•;吳兢傳》:“橈直就曲,斲方為刓。”⑶ 曲解﹑歪曲。《漢書•卷九十•;酷吏傳•;周陽由傳》:“所愛者,橈法活之,所憎者,曲法滅之。”⑷ 冤屈。《禮記•月令》:“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史記•;卷五十三•;蕭相國世家》:“上已橈功臣。”⑸ 擾亂。《易經•說卦》:“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⑹ 削弱。《漢書•卷一•;高帝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與酈食其謀橈楚權。”
卷别卷六上反切女敎切頁碼第185頁,第21字續丁孫
曲木。从木堯聲。
卷别卷十一反切能教反頁碼第463頁,第5行,第1字述
曲也。從木堯聲。
鍇注臣鍇按:《周易》曰:「大過棟橈也。」棟橈,棟曲也。
卷别卷六上反切女敎切古音第二部頁碼第1000頁,第1字許惟賢第441頁,第3字
曲木也。
段注引伸爲凡曲之偁。見《周易》、《考工記》、《月令》、《左傳》。古本無從手撓字。後人肊造之以別於橈。非也。
從木。堯聲。
段注女敎切。二部。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6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72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6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33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9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05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1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082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81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4頁,第2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2頁,第8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58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916頁【補遺】第16875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207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85頁【崇文】第193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32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46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73頁,第12字 |
英语:bent or twisted piece of wood; a paddle
法语:rame courte, radius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橈,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A48,多音字,拼音是(ráo 或 náo),木部,共16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