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嶽的意思




    拼音:yue 声调:yuè 怎么读嶽朗读
    总笔画:17 画 部首:山 部
    部外笔画:14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笔:MQTD 仓颉:UKHK
    郑码:LLGS 四角:22284
    统一码:14
    笔顺:[25235341112511344] 竖、竖折/竖弯、竖、撇、弯钩、撇、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撇、捺、点

    嶽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1.岳 1 的异体字。

    2.姓。

    3.另见 yuè (岳)

    1.高山或山的最高峰。

    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四:“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山五岳。

    2.姓。如明代有岳崇。

    1.古代指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高大的山。

    山岳、河岳。

    3.姓。

    嶽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山部

    武英殿刻本: 第76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321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261頁,第18

    古文: 𡶓 、 岳 、 𡶳𡴳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𡘋音鸑。說文》:東岱、南霍、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巡狩所至。从山,獄聲。白虎通》:嶽之爲言桷也。桷,考功德、定黜陟也。揚子《法言》:川有瀆,山有嶽。詩・大雅》:崧高維嶽。詩詁》:山高而尊者嶽。唐虞四嶽,至周始有五嶽。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嵩、河東岱、河北恒、江南衡。【郭註】衡山,南嶽。又,霍山爲南嶽,卽天柱山,潯水所出。霍衡俱爲南嶽也。正字通》:按,〈地理志〉,衡山在長沙湘南縣,故曰江南衡。若天柱在廬江潯縣,則江北矣。亦曰南嶽者,漢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祠於天柱,亦名天柱爲霍山。衡霍其實一山,衡山名霍,猶泰山一名岱也。

    又,嶽嶽,長角貌。前漢・朱雲傳》: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

    又,姓。正字通》:嶽敏。見《廣西志》。

    又,通作岳。書・堯典》:帝曰:咨,四岳。【傳】四岳,官名。一人而總四岳諸侯之事也。

    又,州名。本巴州,隋曰岳州,以天岳山名,山在洞庭湖。

    又,叶虞欲切,音玉。曹植〈責躬〉詩:願蒙矢石,建旗東嶽;庶立毫釐,微功自贖。

    集韻》或作》崧高維嶽。【註】又作𡽺

    注解

    〔嶽〕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山部

    〔嶽〕字拼音是yuè,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山、獄

    〔嶽〕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uè] ⑴ 同“岳”。

    嶽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九下反切五角切頁碼305頁,第2

    嶽東,岱;南,靃;西,崋;北,恆;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从山獄聲。

    𡵹

    異體𡶳𡷒𡵽𡴳、岳

    𡵹古文象高形。

    附注段玉裁注:「今字作岳,古文之變。」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孫詒讓釋岳,謂象山上更為丘山,再成重象之形,正以形容其高。楚文字从山、犬,李守奎《楚文字編》收在『嶽』字條下,當係以為从山,獄省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八反切逆捉反頁碼760頁,第1行,第1

    𡵹東岱、南靃、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廵狩至。從山獄聲。

    鍇注臣鍇按:《白虎通》:「嶽,确也,王者廵守确切,德也。」《尚書》曰:「王乃時廵守,考制度于四嶽。」

    反切………頁碼760頁,第2行,第1

    古文象高形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九下反切五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47頁,第2許惟賢765頁,第2

    𡵹東岱,

    段注見下。

    南靃,

    段注南靃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風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爾雅・釋山》曰:霍山爲南嶽。尚書《大傳》、《白虎通》皆舉霍山。《毛傳》則曰:南嶽,衡。許宗毛者也。曰南霍,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封禪書》。漢武帝元封四年。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天柱者。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而衡山不曰霍山矣。許言霍者,從其朔偁也。天柱山者,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

    西𡼙

    段注見下。

    北恒,

    段注《爾雅》曰:恒山爲北嶽。《毛傳》曰:北嶽,恒。《禹貢》職方之恒山也。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

    中大室。

    段注大各本作泰。今正。古書大字,俗或讀他葢切。改爲太。又改爲泰。葢不可盡正矣。《爾雅》曰:嵩高爲中嶽。《封禪書》、《郊祀志》皆曰:中嶽,嵩高也。按《禹貢》曰外方。《左傳》曰大室。《國語》曰崇山。崇之字亦作崈,亦作嵩。故崇山亦曰崈高山,亦曰嵩高山。《地理志》。潁川郡崈高縣。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大室,崇高錯舉。可見一山數名。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

    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

    段注㠯,用也。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巡狩者,巡所守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按《堯典》。二月至于岱宗。五月至于南嶽。八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至于北嶽。不言中嶽也。而《封禪書》、《郊祀志》述《堯典》皆云:中嶽,嵩高也。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而補其文曰:還至嵩。如初禮。應劭《風俗通》則曰:中嶽,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其說乖異。

    从山。獄聲。

    段注五角切。三部。

    古文。象高形。

    段注今字作岳。古文之變。

    白话解释

    岳,是中华大山,东岳叫“泰山”;南岳叫“衡山”;西岳叫“华山”;北岳叫“恒山”;中岳叫“嵩山”。嵩山也叫“泰室”,是古代帝王巡狩所到的王苑。字形采用“山”作边旁,“獄”是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文「嶽」作「岳」,像山上有山,連綿不斷到最高處。在六書中屬於象形。「嶽」字則未見於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文字。篆文始出現「嶽」字,《說文》解釋「嶽」字為中國五大名山的五嶽,是古代天子祭天、巡狩的地方,分析結構為「从山、獄聲」。《說文》古文則繼承甲骨文而加予簡化。隸書皆作「从山、獄聲」,只是「山」形或在上、或在下。楷書根據《說文》篆文作上山下獄的「嶽」字。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規範字則根據《說文》古文作「岳」字。

    嶽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01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759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581頁
    4說文校箋第388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65頁,第8字
    6說文今釋第131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24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52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93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37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37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3125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133頁【補遺】第17389頁
    14通訓定聲第1501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82頁【崇文】第3125頁
    16說文句讀第1245頁
    17說文新證第721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211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875頁,第6字

    嶽字的翻译


    英语:mountain peak, summit

    德语:Eltern und Onkel der Ehefrau (S)​, Gebirge (S)​, hoher Berg, hohes , großes Gebirge (S, Geol)​, Yue (Eig, Fam)

    法语:haute montagne

    嶽的字源字形


    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嶽(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嶽(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