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来挑柴草等的农具。
◎树枝的分岔,树干的分枝。~子。打~(除去分枝)。树~儿。
名词
1.形声。从木,叉声。本义: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2.同本义。
branch of a tree;
杈,杈枝也。 —— 《说文》江东谓树枝为桠杈。 —— 《方言》突杈枒而皆折,又有触邪之气也。 —— 杜甫《雕赋》
杈桠(杈丫;杈儿。树的分枝)
3.叉状用具 。
fork;
杈子(官府门前用以阻拦人马的交叉木架;设于酒肆门前用以装饰的栏栅);杈子粪(用粪杈拣拾的人、畜杂粪)
4.另见 chà。
名词
1.树或类似树的分支 。
branch;
打棉花杈。
2.行马 。
walking horse;
杈子(旧时官府门前拦阻通行的障碍物)
3.另见 chā。
名
1.分叉、歧出的树枝。
《字汇•木部》:“杈,歧枝木也。”宋•陆游〈梨花〉诗:“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
2.收取禾草的农具。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二•农器•图谱二》:“杈,箝禾具也。”
铁杈、木杈。
3.拒马,阻拦人车通行的障碍物。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各安立黑漆杈子,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
◎(一)之语音。
◎用来叉取柴草等的农具,一头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弯齿,另一头有长柄。
桑木杈、三股杈。
◎杈子,植物的分枝。
树杈、枝杈。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23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1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457頁,第2字
音《唐韻》:初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初加切,𡘋音叉。《說文》:杈枝也。【徐曰】岐枝木也。杜甫〈雕賦〉:突杈枒而皆折。
义又,捕魚具。《周禮・天官・鼈人》:以時㊟〔原作簎,取魚器〕魚、鼈、龜、蜃。【註】謂以权刺泥中搏取之也㊟〔权字當為杈字形誤。原注作: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也〕。
音又,《集韻》、《類篇》𡘋初佳切,音釵 —— 杈杷,農器。又,枝也。
音又,《集韻》:楚懈切,音瘥 —— 義同。
音又,《集韻》:楚嫁切,音汊 —— 木枝衢也。《東京夢華錄》:御廊立朱桼杈子,路心立黑桼杈子,卽行馬也。
义又,《類篇》:收草具。
〔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杈〕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hā、chà,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叉,五行属木。
〔杈〕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叉声。本义是树干的分枝或树枝的分岔。
〔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ā] ⑴ 一种用来挑柴草等的农具。㈡ [chà] ⑴ 树枝的分岔,树干的分枝
卷别卷六上反切初牙切頁碼第184頁,第31字續丁孫
枝也。从木叉聲。
卷别卷十一反切初牙反頁碼第459頁,第4行,第1字述
杈枝也。從木叉聲。
鍇注臣鍇曰:「歧枝木亦可以䟫船,亦以刺魚,潘岳《西征賦》曰『垂餌出入,梃叉來往』是也。《莊子》曰:『杖挐逆立。』挐亦杈也。」
卷别卷六上反切初牙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993頁,第4字許惟賢第438頁,第7字
杈枝也。
段注三字句。《廣韵》曰:《方言》云:江東言樹枝爲椏杈也。枝如手指相錯之形。故從叉。
從木。叉聲。
段注初牙切。古音在十六部。
杈,树枝。字形采用“木”作边旁,“叉”是声旁。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64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70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6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31頁,第1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28頁,第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01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40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07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7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44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31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847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884頁【補遺】第1687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75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82頁【崇文】第19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72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833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571頁,第7字 |
英语:fork of a tree; a pitchfork
法语:fourche, branche fourchu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杈,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3681,多音字,拼音是(chā 或 chà),木部,共7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