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接续,继承。~后(以后)。~岁(来年)。~响(继承前人之业,如回声之相应)。~徽(继承先人的美德、声誉)。
②子孙。后~。~子。
动词
1.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2.同本义。
inherit sovereignty;
嗣,诸侯嗣国也。 —— 《说文》舜让于德,弗嗣。 —— 《书·舜典》将使嗣位。 —— 《书·舜典序》
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3.继承;接续。
inherit; continue;
嗣,继也。 —— 《尔雅》禹乃嗣兴。 —— 《书·洪范》。传:“继也。”其弟嗣书。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4.过继 。
adopt;
嗣母(继母)
5.通“司”。主持,掌管。
take charge of; direct;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 —— 《国语·晋语四》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 —— 《荀子·哀公》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 《管子·版法》
名词
1.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inheritor;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 —— 《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 《左传·襄公三年》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 —— 《汉书·淳于长传》
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2.后代。
progeny;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 —— 《国语·周语上》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 —— 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 —— 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3.姓。
形容词
◎次,第二的。
second;
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 《诗·大雅·生民》
嗣岁(来年)
副词
◎接着,随后 。
later on;
嗣后(自此以后)
动
◎继续、承继。
唐•韩愈〈河南府同官记〉:“嗣绍家烈,不违其先。”
嗣位、嗣业。
名
1.后代子孙。
《书经•大禹谟》:“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唐•柳宗元〈封建论〉:“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后嗣。
2.接续职务的人。
《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3.姓。如汉代有嗣光宙。
1.继承;接续。
嗣子、嗣位。
2.后代子孙;继承人。
子嗣、后嗣、绝嗣。
3.姓。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71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203頁,第3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1頁,第29字
古文: 台 、 孠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祥吏切,音飼。《說文》: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註】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𠕁,故从口。《玉篇》:嗣,續也、繼也。《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大禹謨〉:罰弗及嗣。
义又,《詩・鄭風》: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傳】嗣,習也。【疏】學習音樂。
义又,姓。《廣韻》:《風俗通》云:衞嗣君後。
音又,叶音祚。《前漢・敘傳》:孝武六子,昭齊無嗣,燕刺謀逆,廣陵祝詛。【註】師古曰:嗣合韻音祚。
〔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嗣〕字拼音是s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司,五行属金。
〔嗣〕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册,从口,司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下令。甲骨文从大,从子,从册,会意。大子,即嫡长子。本义是诸侯传位给嫡长子。
〔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ì] ⑴ 接续,继承⑵ 子孙
卷别卷二下反切祥吏切頁碼第64頁,第4字續丁孫
諸矦嗣國也。从𠕁从口,司聲。
鉉注徐鍇曰:「冊必於廟。史讀其冊,故从口。」
古文嗣从子。
附注徐鍇繫傳:「《尚書》祝冊,謂冊必於廟,史讀其冊也,故从口,此會意。」
卷别卷四反切辭笥反頁碼第182頁,第4行,第2字述
諸侯嗣國也。從冊、口,司聲。
鍇注臣鍇按:《尚書》祝冊謂,冊必於廟史讀其冊也,故從口。此會意。
反切………頁碼第182頁,第5行,第1字述
古文嗣從子。
卷别卷二下反切祥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341頁,第2字許惟賢第153頁,第2字
諸侯嗣國也。
段注引伸爲凡繼嗣之偁。
从𠕋口。
段注小徐曰:𠕋必於廟。史讀其𠕋。故从口。按當是从囗,音圍。囗者,國象也。故曰諸侯嗣國。
司聲。
段注祥吏切。一部。
古文嗣。从子。
嗣,诸侯嗣国。字形采用“冊、口”会义,“司”是声旁。
甲骨文字形從大、從子、從冊。從大,指君王;從子,指受冊封的人;從冊,指冊封的文告。表示受君王冊封為諸侯。金文字形從冊、司聲。從冊,指冊封的文告;從司,指管理者,指受君王冊封為管理封地的諸侯。金文或從冊、從口,司聲。從口應是從囗,表示冊封的封地。篆文、隸書、楷書字形承金文而來。《說文》古文從子、司聲。從子,強調受冊封的人。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26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84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5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88頁,第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83頁,第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90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9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20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434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52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89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66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813頁【補遺】第16406頁【補編】第1488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661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83頁【崇文】第729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53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63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36頁,第1字 |
英语:to connect, inherit; descendants, heirs
法语:succéder à, hériter de, descendant, postérité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魏 石经 三体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嗣,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466,拼音是(sì),口部,共13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