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灯心。
②烧,燃香。~香。
③量词,指燃着的线香。一~香。
名词
1.形声。从火,主声。本作“主”。本义:灯蕊。
2.同本义。
wick of an oil lamp;
尝夜宿民家,遇灯炷尽,主人将续之,无逸抽佩刀断带为炷。 —— 《新唐书》
3.烛;灯;灯笼。
candle; torch; lamp; lantern;
其母梦神官持炷送一儿至,曰:“善视之,防七十二难也。” —— 《郭新楷传》
4.可燃的柱状物 。
an ignitable columnar thing;
艾炷。
动词
◎点燃。
light; ignite; kindle;
午梦初回理旧琴;竹炉重炷海南沉。 —— 陆游《夏日杂题》
炷香(烧香;燃香。口语指一枝香的略称)
量词
◎用于点着的香。
一炷香。
◎读音cawj。 煮。~𮇈。 煮晚饭。
名
1.油灯的灯心。
《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至自然大洲,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或作灯炷,用之不知尽。”
2.量词。计算线香的单位。
宋•苏轼〈书双竹湛师房〉诗二首之一:“一炷清香尽日留。”《红楼梦•第八九回》:“亲自点了一炷香,摆上些果品,便叫人出去。”
动
◎点燃。
唐•王建〈和元郎中从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诗五首之四:“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红楼梦•第六二回》:“宝玉炷了香,行毕礼。”
1.〈书〉灯芯。
灯中火炷。
2.〈书〉点燃。
炷香行礼。
3.〈书〉量词。用于计算点香的量次或燃香过程。
上了三炷香、过了一炷香的工夫。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98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669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619頁,第6字
音《廣韻》:之戍切;《集韻》、《韻會》:朱戍切,𡘋音注。《玉篇》:燈炷也。《正韻》:火炷燼所著者。〈讀曲歌〉:然燈不下炷,有油那得明。
音又,《廣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𡘋音主 —— 義同。
义《集韻》本作主。〇【按】《說文》主字註云:鐙中火主也。徐鉉曰:今俗別作炷,非是。然炷與主分,相沿已久。今皆从火。
〔炷〕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炷〕字拼音是zh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主,五行属火。
〔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火,主声。本作“主”。本义是灯蕊。
〔炷〕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ù] ⑴ 灯心。⑵ 烧,燃香⑶ 量词,指燃着的线香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庾切頁碼第159頁,第10字續丁孫
鐙中火主也。从,象形。从丶,丶亦聲。
鉉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炷,非是。
附注段玉裁注:「按:丶、主,古今字;主、炷,亦古今字。凡主人、主意字,本當作丶,今假主為丶,而丶廢矣。假主為、,則不得不別造鐙炷字。」
卷别卷十反切拙庾反頁碼第403頁,第7行,第1字述
鐙中火主也。從,象形;從丶,丶亦聲。
鍇注臣鍇曰:「即脂燭也。按:《爾雅》:『鐙,瓦豆也。』郭璞曰:『即膏鐙。』古初以人執燭,後易之以鐙物爲主,今人作炷,蘭膏明燭華燈。」
卷别卷五上反切之庾切古音第四部頁碼第856頁,第4字許惟賢第379頁,第5字
鐙中火主也。
段注《釋器》。瓦豆謂之登。郭曰:卽膏鐙也。膏鐙,《說文・金部》之鐙錠二字也。其形如豆。今之鐙盞是也。上爲盌盛膏而䖄火是爲主。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引伸假借爲臣主,賔主之主。
象形。
段注謂象鐙形。
从丶。
段注謂火主。
丶亦聲。
段注之庾切。古音在四部。按丶主古今字。主炷亦古今字。凡主人,主意字本當作丶。今假主爲丶而丶廢矣。假主爲丶,則不得不別造鐙炷字。正如假左爲𠂇,不得不別造佐爲左也。
今作炷,非也。
燈中火主也(俗作炷)。引申為君主,「君主只一人也」(?)賓主=侸(即住字。住,《說文》無,正作侸),行者為賓,侸者為主也。戰國以前家臣稱大夫曰主,後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各居王位,而舊臣仍沿舊稱。後引申以主為天子。又依人亦曰主,亦侸字之引申,再引申大夫曰妻亦稱主,後公主之主即由此引申。(《國語•晉語》「主孟啗我」,李斯之妻)(?)。木主=宔。
主,像灯中的火炷。字形采用“”作基本造型,像灯盏、灯架的形状。字形同时采用“丶”表义,“丶”也作声旁。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作、,上像燃燒的火心,下像燈架。和「」是一字的異體。篆文之,承自戰國文字之形,顯而易見。隸書變體作,火心和燈面用橫畫表現,不免失形。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16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15頁,第2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2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05頁,第1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98頁,第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04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235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791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034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6頁,第19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04頁,第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630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266頁【補遺】第1677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417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21頁【崇文】第16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2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2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13頁,第2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249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09頁,第3字 |
英语:candle wick, lamp wick; stick of incense
德语:Räucherstäbchen (S)
法语:mèche, bâtonnet d'encens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炷,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4329,拼音是(zhù),火部,共9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