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𩛿的意思



    𩛿

    拼音:xing 声调:xíng 怎么读𩛿朗读
    总笔画:16 画 部首:飠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左右结构
    五笔:WYVR 仓颉:OIAPH
    郑码:OXRO 统一码:8
    笔顺:[3415115425113533]

    基本解释


    同“”。《急就篇》:“棗杏瓜棣饊飴𩛿。”《説文•食部》:“𩛿,飴和饊者也。从食,易聲。”

    𩛿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02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421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416頁,第20

    唐韻》、《韻會𡘋徐盈切,夕平聲。集韻》:飴也。揚子《方言》:𩛿謂之餦餭。〇【按】𩛿、餳二字今混爲一。重編《廣韻𩛿,徐盈切;餳,徒郎切,各不相蒙。正字通》槩云𩛿字之譌,亦非。互詳後餳字註。

    注解

    𩛿〕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𩛿〕字拼音是xí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易

    𩛿〕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íng] ⑴ 同“餳”。《急就篇》:“棗杏瓜棣饊飴𩛿。”《説文•食部》:“𩛿,飴和饊者也。从食,易聲。”

    𩛿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下反切徐盈切頁碼163頁,第18

    𩛿

    異體

    𩛿飴和饊者也。从𠊊易聲。

    附注鈕樹玉校錄:「此即糖之正文,當从昜作餳。」清程際盛《駢字分箋》卷上「飴餳」注:「𩛿、餳一物,初無二義,其分為二字兩音,當自陳以後始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似傾反頁碼409頁,第4行,第2

    𩛿飴和饊者也。從食易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下反切徐盈切古音第十部頁碼872頁,第4許惟賢387頁,第7

    餳飴和饊者也。

    段注不和饊謂之飴。和饊謂之餳。故成國云飴弱於餳也。《方言》曰:凡飴謂之餳。自關而東,陳楚宋衞之閒通語也。楊子渾言之。許析言之。《周禮・小師》注。管,如今賣飴餳所吹者。《周頌》箋亦云。

    𠊊。昜聲。

    段注各本篆作𩛿,云易聲。今正。按鍚从昜聲,故音陽。亦音唐。在十部。《釋名》曰:餳,洋也。李軌《周禮》音唐是也。其陸氏《音義・周禮》辭盈反,《毛詩》夕淸反。因之《唐韵》徐盈切。此十部音轉入於十一部。如行庚觥等字之入庚韵。郭璞《三倉解詁》曰:楊音盈協韵。晉灼《漢書・音義》反楊惲爲由嬰。其理正同耳。淺人乃易其龤聲之偏旁。《玉篇》、《廣韵》皆誤从易。然《玉篇》曰:𩛿徒當切。《廣韵》十一唐曰:糖,飴也。十四淸曰:𩛿,飴也。皆可使學者知餳糖一字。不當从易。至於《集韵》始以餳入《唐韵》。𩛿入淸韵。畫分二字。使人眞雁不分。其誤更甚。猶賴《類篇》正之。餳,古音如洋。語之轉如唐。故《方言》曰:餳謂之餹。郭云:江東皆言餹,音唐。

    𩛿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24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21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329頁
    4說文校箋第209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201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715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252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8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4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8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207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1655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5339頁【補遺】第16789頁【補編】第14920頁
    14通訓定聲第3519頁,第3字
    15說文義證第427頁【崇文】第1705頁
    16說文句讀第640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331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516頁,第5字

    𩛿的字源字形


    𩛿(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𩛿(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