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㐁的意思



    㐁

    拼音:tian 声调:tiàn 怎么读㐁朗读
    总笔画:6 画 部首:一 部
    结构:独体字
    五笔:GLWI 仓颉:MOW
    郑码:AJOD 四角:10604
    笔顺:[125341]

    基本解释


    舔。《説文•𧮫部》:“㐁,舌皃。”《六書正譌•㮇韻》:“㐁,以舌鉤取也。”

    席子。《廣雅•釋器》:“㐁,席也。”

    竹子的青皮。《説文•𧮫部》:“㐁,一曰竹上皮。”

    无光。《集韻•栝韻》:“㐁,無光也。”

    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上 部首:一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78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4頁,第3

    古文: 𠀬

    集韻》:他點切,音忝 —— 以舌鉤取也。說文》:舌貌,从谷省,象形精薀〔即《六書精蘊》〕:㐁以舌在口外,露舌耑舐物。人有持短長術,以言鉤人者,孟子斥爲穿窬。

    又,《玉篇》、《唐韻》、《集韻𡘋他念切,添去聲 —— 義同。〇【按】㐁字,今通作餂。

    注解

    〔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上,康熙部首是一部

    〔㐁〕字拼音是tiàn,独体字。

    〔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tiàn] ⑴ 舔。《説文•𧮫部》:“㐁,舌皃。”《六書正譌•㮇韻》:“㐁,以舌鉤取也。”⑵ 席子。《廣雅•釋器》:“㐁,席也。”⑶ 竹子的青皮。《説文•𧮫部》:“㐁,一曰竹上皮。”⑷ 无光。《集韻•栝韻》:“㐁,無光也。”

    㐁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上反切他念切頁碼66頁,第11

    㐁舌皃。从𧮫省。象形。

    𠀬

    𠀬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讀若沾。一曰讀若誓。弼字从此。

    附注唐蘭《古文字學導論》:「字象簟形,即㐁字。」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象蓆子。」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五反切他暗反頁碼188頁,第1行,第3

    𠀬舌皃。象形,從𧮫省聲。

    鍇注臣鍇曰:「㐁,𧮫省也。人舌出,㐁㐁然。《靈光殿賦》曰『玄熊㐁舕』也。」

    反切………頁碼188頁,第2行,第1

    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一曰竹上皮,讀若沾。一曰讀若誓。弼字從此。

    鍇注臣鍇曰:「古文從𠀬,即𧮫之省。三年禫服古借導字。弼字中𠀬即此字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上反切他念切、式鍼切古音第七部頁碼347頁,第3許惟賢156頁,第9

    𠀬舌皃。

    段注魯《靈光殿賦》。玄熊䑙舕以齗齗。善曰:䑙舕,吐舌皃。吐玷、吐暫二切。按䑙葢卽㐁之俗也。

    𧮫省。象形。

    段注象形者,謂𠮛象吐舌也。从𧮫省者,謂人也。舌岀於𧮫外。故內𧮫外舌。他念切。七部。

    古文㐁。讀若三年導服之導。

    段注《士虞禮》注曰:古文禫或爲導。《檀弓》、《喪大記》注皆曰:禫或作道。是今文禮作禫。古文禮作導。鄭从今文。故見古文於注。許从古文,故此及木,《穴部》皆云三年導服。而《示部》無禫。今有者後人増也。導服者,導凶之吉也。棪,突,㐁讀若導服。皆七八部與三部合韵之理。不於上文㐁下言之者,以舌皃之讀別下文竹上皮之讀。使人易了也。不云讀若導而云三年導服之導者,三年導服之導古語葢讀如澹。故今文變爲禫字。是其音不與凡導同也。

    一曰竹上皮。

    段注此別一義。竹上靑皮。《顧命》。《禮器》、《聘義》皆謂之筍。筍筠古今字。

    讀若沾。

    段注沾古之添字。他兼切

    一曰讀若誓。

    段注讀沾又讀誓。此七八部與十五部合韵之理。

    弼字从此。

    段注謂弼字从𠀬爲聲也。《弜部》作𢐀。然則从㐁者小篆。从𠀬𢐜者古文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㐁即狧字(《漢書》),讀若導,古作禫。

    狧之正字,狧係後出字 (見《漢書》),亦可作舓字用(?)。

    㐁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32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89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154頁
    4說文校箋第90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85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29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50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22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442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54頁,第2字
    11標注說文第91頁,第1字
    12說文注箋第67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843頁【補遺】第16413頁
    14通訓定聲第50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86頁【崇文】第741頁
    16說文句讀第258頁
    17說文新證第149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100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二冊,第66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240頁,第2字

    㐁字的翻译


    英语:to lick; to taste, a mat, bamboo bark

    㐁的字源字形


    㐁(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㐁(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㐁(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㐁(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㐁(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㐁(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㐁(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