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名词
◎古代的皮制鼓风囊。俗称“风箱”。
bellows;
为炉灶,使人隔墙鼓韛,盖不欲人觇其启闭也。 —— 沈括《梦溪笔谈》
风韛,韛拐子。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韋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35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94頁,第4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88頁,第4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𡘋步拜切,音憊。《玉篇》:韋囊,可以吹火令熾。亦作𣠻,《廣韻》或作𣡖,《集韻》或作𩎻、㰆。
音又,《集韻》:房六切,音伏 —— 本作箙。詳竹部箙字註。
〔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韋部。
〔韛〕字拼音是b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韋、𤰇。
〔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i] ⑴ 古代用来鼓风吹火的皮囊:“敌人有伏地道内者,便下柴火,以皮~吹之。”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韛,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97DB,拼音是(bài),韋部,共19画,形声字,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