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体色灰褐,有斑纹,头部略呈三角形,有毒牙。
名词
◎动物名。蝮蛇。
Pallas pitviper;
蝮,虫也。从虫,复声。 —— 《说文》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 《说文》羽山多蝮虫。 —— 《山海经·南山经》蝮蛇蓁蓁。 —— 《楚辞·招魂》
蝮虫(传说中的毒蛇名);蝮毒(蝮蛇之毒。蝮蛇般的毒心,极言其恶毒);蝮蝎(蝮蛇与蝎子。泛指毒蛇、毒虫);蝮虿(蝮蛇和蝎子)
名
◎动物名。一种毒蛇。脊椎动物门爬虫类有鳞目。具管状毒牙,长尺余。头大,呈三角形,全身灰褐色,有斑纹。
1.参见【蝮蛇】。
2.姓。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11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91頁,第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64頁,第22字
音《唐韻》:芳福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六切,𡘋音覆。《說文》:虫也。《爾雅・釋魚》: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註】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爲蝮虺。《楚辭・招魂》:蝮蛇蓁蓁。【註】蝮,大蛇也。《前漢・田儋傳》:蝮蠚手,則斬手;蠚足,則斬足。【師古註】蝮出南方。《博物志》:蝮蛇,秋月毒甚,無所蜇螫,齧草木以泄其氣,草木卽死,人樵採爲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本草》:蝮蛇,形不長,頭扁口尖,身赤文斑,亦有靑黑色者,人犯之,頭足貼著。韓愈詩:蝮蛇生子時,坼裂腸無肝。
义又,《爾雅・釋蟲》:蝝,蝮蜪。【註】蝗子未有翅者。
义又,蝮蜟,蟬未蛻者。見《論衡》。
义又,姓。《通志・氏族略》:唐乾封元年,攺武惟良爲蝮氏。
音又,《集韻》:房六切,音伏 —— 義同。
音又,蝮蜪之蝮亦音匐,鼻墨切。
〔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蝮〕字拼音是f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复,五行属水。
〔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fù] ⑴ 〔~蛇〕体色灰褐,有斑纹,头部略呈三角形,有毒牙。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芳目切頁碼第441頁,第2字續丁孫
異體蝮
虫也。从虫𡕨聲。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芳目切頁碼第1043頁,第2行,第1字述
虫也。從虫复聲。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芳目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651頁,第1字許惟賢第1153頁,第3字
虫也。
段注是曰轉注。考老之例也。《招䰟》曰:蝮蛇蓁蓁。
从虫。𡕨聲。
段注芳目切。三部。玉裁按虫蝮二篆說解,葢有疑焉。許它下解云虫也。从虫而長。象冤曲𠂹尾形。虫篆下說云象其臥形。然則虫乃不𠂹尾之它。它乃𠂹尾之虫。二篆實一字也。乃解虫爲蝮。援《爾雅》博三寸,頭大如擘以實之。依《爾雅》之形,則頭廣一寸身廣三寸必四足之它乃有此形。而許所云象其臥,象其冤曲𠂹尾者,必無足之它。而非四足之它也。無足爲它之常形。故其臥曰虫。舒之曰它。而龜𪓑篆从它篆之上體。亦未嘗非虫篆之上體也。然則以蝮訓虫似非許意矣。況《爾雅》蝮虫在《釋魚》。陸云今作虺。尋其形皃非無足之它。諸書皆云至毒。則卽《字林》所謂𧌍聽之類。故景純亦云今俗細頸大頭之蝮它。非《爾雅》之蝮它。許書以雖虺蜥蝘蜓蚖六篆同四足者類記。葢許意虫爲無足它。虺爲四足它。各不相涉。《爾雅》古本作蝮虫。乃是借虫以爲虺。博三寸首大如擘者,乃虺之形。非虫之形。許書虫篆下作它也,象其臥形。而無蝮虫也,从虫复聲之云:則文從字順矣。蝮字恐古《爾雅》衹作復。故知許不當有。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72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21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3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85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24頁,第1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3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254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50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9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8頁,第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61頁,第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625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852頁【補遺】第17938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174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49頁【崇文】第45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1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14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221頁,第2字 |
英语:venomous snake, viper
法语:Crotalinae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蝮,通用规范汉字,二级汉字,序号5924,拼音是(fù),虫部,共15画,左右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