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
②通晓。洞~。练~。
③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④到。到~。抵~。通宵~旦。
⑤实现。目的已~。
⑥传出来。传( chuán )~。转( zhuǎn )~。
⑦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
⑧姓。
动词
1.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道路畅通。
2.同本义。泛指畅通。
lead to; go to;
达,行不相遇也。 —— 《说文》达,通也。 —— 《广雅》左右达为夹室,所以相隔。 —— 《礼记·内则》寡人其达王于甬句东。 —— 《国语·吴语》达四聪。 —— 《虞书》达于河。 —— 《书·禹贡》七曰达吏。 —— 《周礼·大宰》下达。 —— 《仪礼·士昏礼》天下达道。 —— 《礼记·中庸》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 唐· 李朝威《柳毅传》屋极有窗以达气。 —— 清· 方苞《狱中杂记》
四通八达;达越(疏通瑟底之孔使其声迟重);达乡(相对而畅达的窗户)
3.到达,通到。
reach; achieve; attain;
凉州之兵始达 咸阳。 —— 《资治通鉴》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 李白《丁都护歌》指通豫南,达于 汉阴。 —— 《列子·汤问》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 —— 清· 方苞《狱中杂记》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 《聊斋志异·促织》
小麦亩产达千斤;达济(渡水到达彼岸);达标(达到规定的标准)
4.通达事理;通晓,见识高远。
thoroughly understand;
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 柳宗元《送薛存义序》都给事中舒化论 瑞迂滞不达政体。 —— 《明史·海瑞传》
达者(通达事理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
5.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understand;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王勃《滕王阁序》
达心(心里明白通达);达生(能参透人生,了解性命的本质);达权(明白权宜的道理,能临急应变)
6.荐举。
recommend;
在位多所荐达。 —— 《后汉书·黄香传》
达能(举荐有才能的人);达吏(向上举荐官吏)
7.将意思表达出来。
express; convey;
子曰:“辞达而已矣。” —— 《论语·卫灵公》
转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达旨(表达思想);达诚(表达诚挚之情);达善(表达善意);达信(传达消息);达知(通知;告知)
形容词
1.通行的;共同的。
current; general;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 《礼记·中庸》
达尊(天下人公认的尊贵事物);达孝(天下共认的最大孝道);达制(通行的制度)
2.达观(对不如意的事看得开) 。
comprehensive;
达节(不拘常规而合于节义)
3.显达(地位高而有名声)。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
不求闻达于诸侯。 —— 诸葛亮《出师表》
达遂(显达顺遂);达宦(职位显要的官吏);达官贵人(地位高的官吏和尊贵显赫的人物)
名词
1.〈方〉∶指父亲 。
father;
俺达。
2.地名 Da county。今四川省达县。
3.各处 。
everywhere;
达听(多方听闻)
4.姓。
象声词
◎形容物体相碰时发出的声响达、达、达,泥浆直溅。——叶圣陶《寒假的一天》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辵部
武英殿刻本: 第3002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3頁,第17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7頁,第7字
音《廣韻》、《集韻》𡘋他計切,音替。《字林》:足滑也。王褒〈洞簫賦〉:其妙聲,則淸靜厭[⿸广悘],順敘𤰞达。【註】达,滑也。
音又,《集韻》:他達切,音闥 —— 與㒓同。《博雅》:逃也。一曰行不相遇。
音又,陁葛切,音達 —— 與達同,通也。一曰迭也。
义俗作迖迏,𡘋非。
〔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辵部。
〔达〕字拼音是dá,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辶、大,五行属火。
〔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辵( chuò ),羍声。本义是道路畅通。
〔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á] ⑴ 通⑵ 通晓⑶ 遍,全面⑷ 到⑸ 实现⑹ 传出来⑺ 得到显要的地位⑻ 姓。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葛切頁碼第54頁,第7字續丁孫
異體逹、達
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
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注鈕樹玉校錄:「《詩・子衿》:『挑兮達兮。』毛傳:『挑達,往來相見貌。』此云『不相遇』,與傳正相反。竊疑『行不』二字為『往來』之譌,蓋達未有作不遇解者。」
卷别卷四反切騰剌反頁碼第156頁,第5行,第1字述
行不相遇。從辵羍聲。《詩》曰:「恌兮逹兮。」
反切………頁碼第156頁,第5行,第2字述
達或從大,或曰迭。
鍇注臣鍇按:王褒《洞簫賦》云:「順敘𤰞达。」
卷别卷二下反切徒葛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90頁,第6字許惟賢第130頁,第6字
行不相遇也。
段注此與《水部》滑,泰字音義皆同。讀如撻。今俗說不相遇尙有此言。乃古言也。讀徒葛切。訓通達者,今言也。
从辵。羍聲。
段注十五部。
詩曰:挑兮𨔶兮。
段注《鄭風》文。挑當同《又部》作𠬢。𠬢,滑也。
𨔶或从大。
段注亦形聲也。
或曰迭。
段注下脫字字。或曰:此迭字之異體也。《鳥部》隼,一曰鷻字。《䖵部》𧖅,一曰螟字。《彳部》𢕬,一曰此與馺同,是其例也。
「挑兮達兮」,往來也。今俗「挑達」意當作姚(易也)娧。
一往一來曰挑逹,(即《詩》之「挑兮達兮」),亦作佻㒓(?)。其作輕薄解者,當為「姚娧」,姚,易也。通達係雙聲,達非正字,即通字之借也。
挑達亦作佻㒓,一往一來之意也。作輕薄解者,當為姚娧,姚,易也。通達雙聲,達非正字,即通之假也。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甲骨文從止、羍聲;金文從辵、羍聲,戰國文字、篆文、隸書、楷書同;《說文》或體從辵、大聲,「大」當為「羍」之省,仍保留聲符的功能(但不兼義)。字從「止」或「辵」為義符,表示與行動有關;從「羍」為聲符,有兼義功能,依《說文》,「羍」字本義為「小羊」,似與「達」義無關,不過,從甲骨文來看,「羍」字像治病的石針。甲骨文「達」字用義同「撻」,與石針治病、針砭意義相關,因此「達」從「羍」聲應該有兼義功能。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03頁,第19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54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2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73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67頁,第2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33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41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02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35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42頁,第16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73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55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522頁【補遺】第1636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607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56頁【崇文】第62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209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126頁,第2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84頁,第7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412頁,第2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194頁,第5字 |
英语:arrive at, reach; intelligent; smooth, slippery
德语:erlangen, erreichen (V)
法语:atteindre, arriver à, exprimer, communiquer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汗简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达,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398,拼音是(dá),辶部,共6画,形声字,半包围结构,五行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