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气不通。~气。~闷(心里不痛快)。~屈。
②勉强忍住。他心里有话~不住。
形容词
1.形声。从心,敝声。本义:性急。
2.同本义。
impatient;
憋,曰性急。 —— 《集韵》
憋懯(亦作“憋怤”。急性);憋肠(急性子);憋古(性格暴烈、古怪、不合时宜)
3.凶恶 。
fierce;
憋懆(凶狠)
4.执拗 。
stubborn;
憋拗(固执;执拗);憋劣(刚直,固执)
动词
1.憋闷,气闷 。
suffocate; feel oppressed;
憋的慌(非常气闷);憋憋焦焦(烦躁,气恼)
2.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 。
hold back; suppress;
憋足劲;这口气憋了十年;憋住笑。
3.闹别扭;赌气 。
be at loggerheads with sb.;
憋性(闹别扭,赌气)
动
1.压抑、强忍著。
憋气、憋尿。
2.闷在心中。
心里憋得慌。、有困难便说,不要憋在心里。
3.心中暗自盘算。多含有负面的意义。
我怎知他心中憋什么鬼胎?
1.极力忍住。
憋住气、脸憋红了、憋了一肚子火。
2.呼吸不畅;心里不痛快。
憋得人透不过气、憋得慌。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59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402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347頁,第17字
音《廣韻》:普蔑切;《集韻》:匹滅切;《韻會》、《正韻》:匹蔑切,𡘋音潎。《韻會》:急速貌。《列子・力命篇》:嘽咺憋懯。揚子《方言》:急性也。
义又,《博雅》:惡也。《後漢・董卓傳》:憋腸狗態。
音又,《集韻》:必列切,音鼈。又,《五音集韻》:幷列切,音鷩 —— 義𡘋同。
义或書作𢠳。
〔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憋〕字拼音是biē,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敝、心,五行属水。
〔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敝声。本义是性急。
〔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ē] ⑴ 气不通⑵ 勉强忍住
英语:to suppress inner feelings; hasty
法语:retenir, se contenir, restreindre, étouffer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憋,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3289,拼音是(biē),心部,共15画,形声字,上下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