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捨棄;放下。《説文•手部》:“捨,釋也。”
②施予;布施。《玉篇•手部》:“捨,施也。”
③离开。《玉篇•手部》:“捨,去也。”
④佛教名词。梵文Upeksa的意译,也称“行捨”。指心境平静而无执着。《俱舍論》卷四:“心平等性,無警覺性,説名為捨。”
⑤通“舍( shè )”。军行一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吴師敗而亡舟,光懼因捨,復得王舟而還。”
⑥姓。《正字通•手部》:“捨,姓。明洪武稅課大使捨敬。”
动
1.放下、放弃。
割舍、舍弃、舍近求远、依依不舍。
2.布施、给予。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又有舍了一吊香钱,抱个纸元宝去,说是借财气的。”
施舍、舍财、舍药。
3.离开。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
1.放弃;离弃;丢弃。
锲而不舍、舍船登岸、四舍五入、难分难舍。
2.割舍财物救助他人;布施。
舍粥、舍药、舍财、施舍。
3.舍弃或牺牲性命。
舍生取义、舍己救人、舍身图报。
4.除去。
舍我其谁、舍短取长。
5.姓。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39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434頁,第35字
標點整理本: 第381頁,第29字
音《唐韻》:書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野切,𡘋赦上聲。《說文》:釋也。《正韻》:弃也。《宋書・殷淳傳》:愛好文義,未嘗違捨。
义又,姓。明洪武中,稅課大使捨敬。
义經典省作舍。
〔捨〕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捨〕字拼音是shě,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舍。
〔捨〕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ě] ⑴ 捨棄;放下。《説文•手部》:“捨,釋也。”⑵ 施予;布施。《玉篇•手部》:“捨,施也。”⑶ 离开。《玉篇•手部》:“捨,去也。”⑷ 佛教名词。梵文Upeksa的意译,也称“行捨”。指心境平静而无执着。《俱舍論》卷四:“心平等性,無警覺性,説名為捨。”⑸ 通“舍( shè )”。军行一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吴師敗而亡舟,光懼因捨,復得王舟而還。”⑹ 姓。《正字通•手部》:“捨,姓。明洪武稅課大使捨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冶切頁碼第402頁,第9字續丁孫
異體捨
釋也。从手舍聲。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式且反頁碼第965頁,第7行,第1字述
釋也。從手舍聲。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書冶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390頁,第6字許惟賢第1039頁,第1字
釋也。
段注釋者,解也。按經傳多叚舍爲之。
从手。舍聲。
段注書冶切。古音在五部。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手、舍聲。楷書同。字從「手」為義符,表示是手部的動作;從「舍」為聲符,不兼義,依《說文》,「舍」字本義為「市居」,就是城市中的房舍,此義與「捨」無關。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93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12頁,第7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2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27頁,第1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75頁,第19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47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950頁,第4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590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38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5頁,第2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05頁,第13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191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774頁【補遺】第1779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76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46頁【崇文】第418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19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641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11頁,第13字 |
英语:discard, give up willingly; give alms
德语:Behausung (S), aufgeben (V), Wohnsitz
法语:abandonner, baisser les bras, sacrifier, faire don d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捨,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Unihan编码U+6368,拼音是(shě),扌部,共11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