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箸的意思




    拼音:zhu 声调:zhù 怎么读箸朗读
    总笔画:14 画 部首:⺮ 部
    部外笔画:8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木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TFTJ 仓颉:HJKA
    郑码:MBM 四角:88604
    中文电码:4632 区位码:8371 统一码:8
    笔顺:[31431412132511] 撇、横、点、撇、横、点、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箸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筷子。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古同“”,明显。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竹,者声。本义:筷子。又作“”) 同本义。

    chopsticks;

    羹之有菜者用梜。 —— 《礼记·曲礼》。注:“今人或谓箸为梜。”纣为象箸,而 箕子唏。 ——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停杯投箸不能食。 —— 唐· 李白《行路难》辍箸叹曰。 —— 清· 周容《芋老人传》

    2.又。

    亦辍箸曰。

    3.又。

    独一箸间。

    长箸(较长的筷子);箸长碗短(比喻餐具凌乱不齐);箸筩(盛筷子的竹筒);箸子(筷子)

    动词

    1.通“”。显明;显示。

    manifest;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 《荀子·非十二子》霸者之善箸焉。 —— 《荀子·强国》致忠信,箸仁义。 —— 《荀子·王霸》

    2.撰写,写作。后作“”。

    write;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 《后汉书》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 《史记》

    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同“”。

    筷子。

    《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纣为象箸而箕子唏。”《红楼梦•第七六回》:“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

    1.标举。

    《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义,足以竭人矣。”

    2.撰述、写作。

    《后汉书•卷四九•王充传》:“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

    1.〈书〉筷子。

    举箸、杯箸、象牙箸。

    2.量词。用于计算用筷子夹菜的数量或次数。

    连夹了几箸菜、一箸箸地夹。

    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上 部首:竹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27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891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851頁,第3

    古文: 𣥧

    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𡘋音宁 —— 匙箸,飯具。禮・曲禮》:飯黍⽏以箸。史記》〔註〕:箸,卽筯也。

    又,與櫡同。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𡘋音著 —— 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註】箸,言附其城。

    又,《廣韻》、《集韻𡘋同「著」。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註】形物,猶事理也 —— 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與宁同,門屛閒也。〈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注解

    〔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上,康熙部首是竹部

    〔箸〕字拼音是zh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𥫗、者,五行属

    〔箸〕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竹,者声。本义是筷子。又作“筯”。

    〔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ù] ⑴ 筷子。⑵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⑶ 古同“著”,明显。

    箸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陟慮切、遟倨切頁碼143頁,第23

    箸飯攲也。从竹者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直助反頁碼367頁,第6行,第2

    箸飯敧也。從竹者聲。

    鍇注臣鍇曰:「今俗記作筯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陟慮切、遟倨切古音第五部頁碼769頁,第4許惟賢343頁,第4

    箸飯㩻也。

    段注㩻各本作攲。支部攲,持去也。《危部》㩻,䧢也。㩻者傾側意。箸必傾側用之。故曰飯㩻。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古亦當作㩻器也。箸,《曲禮》謂之梜。假借爲箸落,爲箸明。古無去入之別。字亦不从艸也。

    从竹。者聲。

    段注陟慮切。又遟倨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飯攲也。取竹之半,故从支。段改作「飯㩻」,謬。引申為箸,筆猶箸,故可通稱,「筆之于書」「箸之于書」同。箸明當作「者」,者乃分别之詞也,故引申為「者明」。

    白话解释

    箸,吃饭时用来夹菜的筷子。字形采用“竹”作边旁,“者”作声旁。

    箸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84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380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294頁
    4說文校箋第189頁,第8字
    5說文考正第177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63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128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59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935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14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186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477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4851頁【補遺】第16713頁
    14通訓定聲第1745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383頁【崇文】第1529頁
    16說文句讀第569頁
    17章授筆記第195頁,第10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655頁,第4字
    19古字釋要第463頁,第3字

    箸字的翻译


    英语:chopsticks

    德语:Essstäbchen (S)

    法语:bâtonnets pour manger

    箸的字源字形


    箸(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箸(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箸(简·楚〔战国〕·秦家嘴) 楚〔战国〕 秦家嘴

    箸(简·楚〔战国〕·望山) 楚〔战国〕 望山

    箸(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箸(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箸(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箸(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箸(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箸(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箸(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箸(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箸(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2024 www.suishou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随手查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20230276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