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ī。把肉割开。
◎拼音pǐ。折。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86頁,第15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9頁,第60字
標點整理本: 第529頁,第13字
音《玉篇》:孚彼切;《廣韻》:匹靡切;《集韻》、《韻會》:普靡切,𡘋披上聲 —— 㱟,折也。
义通作披。《戰國策》:范雎說秦王曰㊟〔范雎即范睢〕:木實繁者披其枝。《史記・魏其武安侯傳》:枝大于本,不折必披。
音又,《廣韻》:敷羈切;《集韻》、《韻會》:攀糜切,𡘋音披 —— 開肉也。或作㨢。
音又,《集韻》:部靡切,音被 —— 義同。
〔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歹部。
〔㱟〕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ó、pí、p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歹、皮。
英语:to rip open the flesh, to break; to snap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㱟,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Unihan编码U+3C5F,多音字,拼音是(bó、pí 或 pǐ),歹部,共9画,左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