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堤岸,堤防。~坝。~堰。河~。海~。
②水池。池~。荷~。鱼~。苇~。
③某些地区在室内挖小坑用来生火。火~。
名词
1.形声。从土,唐声。本义:堤岸。
2.同本义。
dyke; dike; embankment;
池塘生春草。 —— 谢灵运《登池上楼》
塘岸(堤岸);塘埝,塘埭(塘坝);塘堰(小型蓄水工程。现指塘坝);塘坟(近海盐区无山地,盐民死后在海堤下掘一缺口将棺材埋入);塘丁税(水利税)
3.方形水池 pool; pond 中古时圆的叫池,方的叫塘。
下者飘转沉塘坳。 —— 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 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
塘池(池塘);泥塘(烂泥淤积的洼地);苇塘;塘坳(池塘;低洼地);塘泥。
4.小坑 。
pit;
火塘。又特指点播旱地作物的窝子。如:打塘点播;包谷一塘也没有点下去。
5.驿站关卡 a small place under protection。明、清驻军警备的较小辖地,比“汛地”小。
塘报(紧急情报;清代的邸报。由驻京堤塘武官抄录上谕送往本省的通报);塘卒(驿站兵);塘汛(关卡)
名
1.堤岸,后亦用为地名。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连茂苑于海陵,跨横塘于江浦。”
堤塘、河塘、海塘、钱塘、瞿塘。
2.水池、池子。
唐•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诗:“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
水塘、池塘。
3.浴池。
洗澡塘。
1.堤岸;堤坝。
河塘、海塘。
2.水池。
池塘、荷塘、鱼塘。
3.指浴池。
澡塘。
4.用于地名。如钱塘,在浙江;瞿塘,在四川。
5.姓。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49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23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68頁,第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郎切,音唐 —— 𤃣也。築土遏水曰塘。《吳越春秋》:夫差姑蘇臺東,丹湖萬頃,內有金銀塘。
义又,《錢塘志》:曹華信立防海塘,募致土石一斛與錢一千,來者如雲。乃曰:不復需土。皆棄而去。塘成,因名錢塘。
义又,瞿塘,在夔州東。《方輿勝覽》:瞿塘,古西陵峽,乃三峽之門。杜甫詩:衆水會培萬,瞿塘第一門。
义通作唐。
〔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塘〕字拼音是tá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唐,五行属土。
〔塘〕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唐声。本义是堤岸。
〔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áng] ⑴ 堤岸,堤防⑵ 水池⑶ 某些地区在室内挖小坑用来生火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徒郞切頁碼第457頁,第4字續丁孫
隄也。从土唐聲。
附注王廷鼎佚字輯說:「古塘皆作唐,後加土以別於國名姓氏之唐耳。」
塘,池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唐”是声旁。
此字始見於篆文。《玉篇‧土部》:「隄,塘也。」大徐本《說文‧新附》:「塘,隄也。从土、唐聲。」聲符「」隸變作「唐」。本義是堤岸、堤防。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906頁,第5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67頁,第9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6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608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43頁,第1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2017頁,第4字 |
7 | 說文探原 | 第6763頁,第1字 |
8 | 說文集注 | 第2890頁,第1字 |
9 | 說文標整 | 第361頁,第29字 |
10 | 標注說文 | 第584頁,第16字 |
11 | 說文注箋 | 第4817頁,第1字 |
12 | 說文詁林 | 第13322頁【後編】第14697頁 |
13 | 古字詁林 | 第十冊,第304頁,第2字 |
14 | 古字釋要 | 第1258頁,第5字 |
15 | 新附通誼 | 第75頁,第2字 |
英语:pond; tank; dike, embankment
德语:(viereckiger) Teich (S), Damm (S), Deich (S), großer Wasserbehälter (S), Lesbe (S), Teich, Weiher (S), Ufermauer (S)
法语:étang, bassin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塘,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2843,拼音是(táng),土部,共13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