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矿。~田。~层。~气。~焦油。~精。
②〈方〉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炱。松~(松烟)。
名词
1.形声。从火,某声。本义:烟尘。
2.同本义 。
soot;
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也。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煤尾(屋中的烟尘)。又指制墨的烟灰
3.指墨。
ink;
中官欲于苑中作墨灶,取西湖九里松作煤。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煤精(煤的一种。色黑,质硬,可用以雕刻工艺品)
4.灯芯的余烬,即灯花 。
snuff;
煤火(煤燃烧时的火焰)
5.煤炭,一种黑色固体矿物 。
coal;
煤毒(即煤气);煤炸(小煤块);煤掌(煤矿井下的工作面);煤气灶(以煤气为燃料的灶具)
名
◎古代植物埋没地下,分解而成的碳质物。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色黑、质坚。按形成阶段和碳化强度的不同,主要可分为泥媒、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种。可为燃 料及化学原料。
◎一种可以燃烧的黑色固体物质。远古植物遗骸埋于地下,经地壳压力及温度等作用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碳、氢、氧。可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也作“煤炭”、“黑炭”。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17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677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27頁,第25字
音《廣韻》:莫杯切;《集韻》、《韻會》、《正韻》:謨杯切,𡘋音枚。《玉篇》:炱煤。《廣韻》:炱煤,灰集屋也。《呂氏春秋》:嚮者,煤室入甑中,棄食不詳,回攫而飯之。
义又,《正韻》:煙墨。
义又,石炭曰煤。詳炭字註。
〔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煤〕字拼音是mé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火、某,五行属火。
〔煤〕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火,某声。本义是烟尘。
〔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méi] ⑴ 古代的植物压埋在地底下,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年久变质而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矿物⑵ 〈方〉烟气凝结的黑灰,为制墨的主要原料
英语:coal, coke, charcoal, carbon
德语:Kohle (S)
法语:charbon, houille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煤,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3003,拼音是(méi),火部,共13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火。